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作者:欣闻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2017年5月5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编号:2013BAD16B01)在云南昆明通过了专家验收。

  该课题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承担并组织实施,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一级参加单位,云南大学等5家单位为二级参加单位。课题针对我国极其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按照“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华中区”、“华南和滇、藏南部热带区”、“蒙新区”、“青藏高原区”、“西南地区” 7个食用菌资源划分区,对全国的重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保藏、评价和利用,探明了我国食用菌资源分布状况,获得了系统的分析数据和种质资源;在资源调查评价基础上,对重要食用菌优异资源进行了菌株分离和优良菌种选育,为育种、扩繁和栽培提供新的种质;对松茸、块菌、冬虫夏草、羊肚菌、红菇等珍贵野生食用菌的保护技术和模式进行集成配套,扩大应用范围,在云南等地建立基地及示范和推广应用。

  课题实施期间,获得鉴定成果4项;获得奖项2项;申请专利12项,其中获授权专利5项;制定和发布地方标准3项;研制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规范1项,保护培育促产技术规程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1篇(其中SCI 1篇);收集保藏了3939份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建立我国重要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数据库1个;分离纯化1321个野生菌株,筛选获得386个优异菌株;驯化成功7株珍稀食用菌野生菌株,丰富了食用菌人工栽培品种;对冬虫夏草、牛肝菌、羊肚菌、红菇等进行遗传特性、活性物质、营养成分、重金属的检测分析,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基础技术数据;建立13个野生食用菌保育扩繁基地,总面积21160亩。通过重要野生食用菌(松茸、羊肚菌、美味牛肝菌、块菌、红菇等)原生境保护及扩繁促产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促进自然产量增加约12%,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高徽)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