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底色

作者:李海艳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盛夏时节的河北省承德平泉市,绿色是最抢眼的色彩。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平泉坚持“建设生态功能涵养区,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定位,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从发展战略的制定到各项部署的落实,发展因“绿”而成就辉煌,民生因“绿”而显著改善。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平泉走出了一条“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循环发展之路,培育形成了食用菌、山杏、玉米、农作物秸秆、工业废弃物多个完整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实现了废物利用循环化、工农生产紧密化、企业生产清洁化。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年产量超50万吨,产值超50亿元,连续6年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突出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产业
 
  2016年,全市压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4万亩,其中在101国道、S252省道、承朝高速及辽河源旅游路“三线一带”调减面积3.5万亩,调整品种主要为油葵、露地花、露地菜、籽用西葫芦、中药等经济作物,新增设施菜基地面积1.5万亩、设施食用菌基地面积0.4万亩,调整面积位列承德市第一。
 
  食用菌、设施园艺、林果三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5.5亿袋,杨杖子红薯、榆树林子黄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打入北京市场,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居承德市第一。
 
  谈及平泉市现代农业的优势,市长曹佐金列举了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和产业化经营率两个“第一”。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平泉坚持突出科技创新,以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共引进推广新技术45项,开发农业产业化新技术37项,引进和选育优新品种600余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47项,争取无偿资金2874.6万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特别是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平泉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应用16个自有或引进的先进技术成果,建成3个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链条,建立6个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654人,培养专业技术团队7个,产生经济效益2.27亿元,3.2万人受益,走出了一条农村有机废弃物产业化循环利用的长期惠民之路。以企业为主体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华净院士工作站”、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中心13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型企业孵化,新建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器、通用航空产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清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4个孵化平台,入孵企业30家。
 
  拉长绿色链条生态效益显现
 
  在承德金稻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最初的制作菌棒到最后的加工储藏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绿色化的气息。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所用的原料主要为玉米芯、棉籽壳、软质木屑、麸皮等农林废弃物,金稻田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年消耗这些废弃物的量为1.44万吨,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从原料进厂预处理、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在厂区内高效集约运行,实现了降本增效,生产效率是传统生产模式的20倍,经济效益是传统模式的11倍;出菇废弃料含有大量蛋白和纤维素,可用于草菇、双孢菇生产原料,同时可代替饲料使用,此外还可用于有机肥、蔬菜花卉基质,利用其纤维生产可降解花盆和育苗容器,实现废物全部资源化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平泉市重点抓绿色发展,生态代价逐步降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循环发展之路,培育形成了“食用菌、山杏、玉米、农作物秸秆、工业废弃物”5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深入实施了华净炭电热肥联产等62个循环经济项目,实现了废物利用循环化、工农生产紧密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先后被列为河北省“3255”循环经济示范市、省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
 
  盛夏时节的平泉,绿色是最抢眼的颜色。“这得益于张承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曹佐金介绍,新增防护林2.5万亩,宜林荒山基本全部绿化,绿化美化村庄23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市、中国生态魅力市。
 
  与此同时,通过深入开展的“减煤、治企、抑尘、禁烧、控车”五大攻坚战,以及实施工程、管理和农业源等6个减排工程,平泉实现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5%、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万元GDP能耗达到0.9吨标煤、万元GDP水耗达到40.25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消减到3858吨、576.81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0天,PM2.5浓度均值控制在每立方米45微克以下,位居全省143个市(区)第16位,被评为全国生态田园城市。
 
  农业资源保护措施得到极大普及
 
  有这样一组数字:2016年,全市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实施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农业地膜清洁生产回收再利用工程,落实低毒农药施用面积2万亩,废旧地膜回收面积18万亩、回收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散养数量及规模,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等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落实了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工程,新建设覆盖全市的秸秆收储站点32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3%。
 
  这主要归功于平泉农业资源保护措施得到极大普及。建设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管护体系为一体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地下水用量,节水效果显著。在台头山乡建设500亩设施菜微喷灌示范基地和500亩食用菌微喷灌示范基地;在小寺沟镇建设200亩设施菜微喷灌示范基地和800亩果树滴灌示范基地;在松树台乡建设300亩设施菜微喷灌示范基地;在南五十家子镇建设100亩设施菜微喷灌示范基地和100亩食用菌微喷灌示范基地;在杨树岭镇建设500亩设施菜微喷灌示范基地和500亩的食用菌微喷灌示范基地。同时,选用了抗旱品种,推广了滴管、喷灌、暗管等节水农业措施,灌溉水利用率达90%,为当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平泉创新农业资源利用技术模式更是有一套。承德日昌公司在道虎沟乡建设了光伏农业园区,该园区占地3000亩,新建设香菇标准出菇棚85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高标准连栋育苗温室3600平方米。主要发展了光伏大棚与食用菌相结合的“电菇”模式,光伏大棚为食用菌构建了适宜生长的喜阴环境,同时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经济、环保效益显著。
 
(实习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