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农耕继世久 稻鱼染金秋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掠影

作者:钟欣 戴军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原野飘稻香,田鱼戏波光。金秋的浙江省青田县,村头舞鱼灯,家家尝新饭,一派收获季节的田园美景。

  9月9日下午,在方山乡龙现村,67岁的赵贤芬正在自家的稻田里放水捉田鱼。“我们这里的田鱼至少能卖到60元一斤,做成田鱼干每斤能卖到260元左右。”她对记者说。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县,稻田养鱼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里稻田养鱼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持续至今的实践,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现村则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田鱼村”。全村养鱼梯田有400多亩,水塘140多个,“有塘就有水,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构成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青田县副县长陆剑飞介绍,近年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全县在保护稻鱼共生传统种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在仁庄镇愚公生态农场,技术员杨洪群告诉记者,农场有自己的田鱼育苗池,田鱼在这里自然产卵、自然孵化,在春天水稻插秧后,每亩稻田投400-800尾大约一两重的鱼苗,到当年9月一般可以长到6两左右。“田鱼食性杂,田里的浮萍、小虫子它都吃,我们的稻田也就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了。水稻产量虽然不高,但生态安全,这里的田鱼和稻米都很受欢迎。”他说。

  “大海养鱼大舟山,稻田养鱼小舟山”。被誉为“田鱼之乡”的小舟山乡又以梯田之美远近闻名。这里正在建设绿色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小舟山田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如对记者说:“我们山区生态好,稻和鱼一直保持着求精、求品质的传统。我们小舟山的田鱼好吃、好看,稻米从种到收全是手工劳作。”

  稻鱼共生系统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并且衍生出与系统密切相关的乡村风俗习惯、民间文艺及饮食文化等。在青田,只要提及稻鱼文化,人们最先告诉你的就是“青田鱼灯”。如今,青田鱼灯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溪乡被誉为“鱼灯之乡”。9月9日一早,大元村鱼灯队就开始了认真排练。大红色的头鱼,嘴里含着龙珠;多彩的鲫鱼,活灵活现;通身黑色的老虎鱼,威风凛凛……20多位鱼灯队员在锣鼓声中把鱼灯舞表演得奔放热烈,活力十足。他们即将进京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要把青田的农业文化遗产舞向全国。

  陆剑飞把青田的稻鱼米诗意地称为“在稻田与山谷之间的人间烟火”。他介绍说,今年9月,青田县正式提出了《“稻鱼共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方式转变和“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生产模式推广,提升标准化水平,基本形成稻鱼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充分显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把“稻鱼共生”转化为“稻鱼共赢”,力争实现遗产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

(实习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