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土地稳了,农民的心稳了”

作者:刘娅莎 邓俐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了“土地承包权流转管理试点”和“土地承包权退出试点”两项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的重庆市梁平区引发热烈反响。

  “土地就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云龙镇清平村八组村民李正鹏激动地说,“亲耳听见习总书记宣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我第一感受就是国家给我们老百姓吃了个定心丸,心里踏实得很、欢喜得很。”

  今年59岁的李正鹏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他坦言,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城里也买了房子安了家,根本不可能回来种地耕田。“我现在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就是心里想种也种不了,所以选择把土地流转出去了,每年也有稳定的收入。”

  对李正鹏这样一辈子种地的农民而言,土地延包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土地政策稳定了,我们没那么多担心了!”听到这一消息,重庆回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习平搁在心里好几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廖习平在明达镇红八村七组流转了148亩土地,主要从事泥鳅繁育、养殖。2015年,为拓展产业链,廖习平加大投入,开始涉足泥鳅深加工。廖习平说,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延伸产业链是必然选择,可当初做这个决策时却让他“纠结不已”。

  “涉农企业前期投资大、见效周期长,所以大多数业主会担心土地政策的不稳定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而不得不慎之又慎。”廖习平说,公司此前只做了5年发展规划,而土地承包延长三十年政策出来后,公司便可以大胆地做10年以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也能更放心地投入。”

  说起刚刚明确的土地延包政策,云龙镇东平村党支部书记董雄鹰很激动,“土地稳了,农民的心稳了,村里的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了。”

  在董雄鹰看来,土地承包制度实施这么多年,流转、占用纷繁复杂,想要恢复原样困难重重,如果到2027年时国家选择收回或是重新发包,可能会激化各种矛盾。除了有利于农村稳定,土地延包更有利于引进业主,发展产业。董雄鹰说,近年来,“中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平柚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东平村也计划引进业主,发展梁平柚规模化种植。“可梁平柚需要8至10年才能进入盛产期,按照之前的政策,今年距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2027年只有10年了,很多业主都有顾虑。土地承包期延长,业主少了顾虑,产业发展就不再是梦了。”

  梁平区农村改革办负责人也表示,土地延包政策来得及时,得民心、顺民意,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少了再次调整土地承包关系的困扰,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步伐,促进土地利用、保护和生态建设,留住农民、吸引城市要素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