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种出更多优质粮,回报党的好政策”

作者:许哲 刘畅 陈兵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10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江苏省沭阳县西圩乡前庄村种粮大户王如洲家时,他正坐在餐桌前一边看着《农民日报》,一边做着笔记。“看,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句话我这几天每天都要看好几遍,代表、专家的解读也很多,我挑精彩的每天都记一些。”王如洲说,学习十九大报告,他最大的心得和心愿就是,要种出更多优质粮,回报党的好政策。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土地是我的衣食父母,更是发家致富的源泉!”王如洲说,他曾经长期在外打工,但收入仅够维持一家老小的日常开销。2013年,他接到村干部电话,鼓励他回家流转土地规模化种粮。“我听了后很兴奋,因为我相信,多种地、打好粮,土地的效益一定能不一般!”王如洲说。

  站在王如洲500亩的优质稻米基地前,只见稻穗低垂,金黄一片,一派丰收景象蔚为壮观。“我的稻,全部是省农科院的优良品种,种植过程中,只施有机肥,只打生物药,我靠的是高品质赢得高效益!”王如洲说,他的稻虽然产量比别人低一些,但因为大米品质好,每斤能卖到8元以上,细算一下,每亩水稻的纯利润可达1100元,是普通水稻的两倍还多。

  “总书记说了,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粮食产业本来就是生态产业,种粮可不能坏了环境!这些年,我的基地里,青蛙、白鹭都回来了,它们回来得越多,我的生态稻米品牌就越响!”王如洲说,他已实现产业化经营,注册了自己的大米商标,目前,基地的大米已卖到了上海、南京、宿迁等好几个大中城市。

  王如洲将传统的粮食产业做大做强了,引来了本地和周边不少农民“跟风”。十几亩、几十亩、几百亩,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纷纷诞生。“规模化种粮最愁的是收割遇到阴雨天。”王如洲说,新收的粮食无法及时晾晒,就会导致霉变发芽,包括他自己在内,不少大户就吃过这样的苦头。

  “大家伙都知道烘干线和低温储藏库是粮食生产加工的两大重要设施投入,也都想建,都想搞产业化,但二轮土地承包期快到了,吃不准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上会不会有变化,不敢放手投资。”王如洲说,现在知道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会延长三十年,心里一下有底了,这是党中央给种粮大户们吃的一颗“定心丸”,抱团生产更多的优质粮、品牌粮,大家信心更大、劲头更足了!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