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机采棉机艺融合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获突破

作者:鄂文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稳定湖北棉花种植面积是保障棉花产业现代化的首要条件,今年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棉花协会、湖北省荆州市农科院共同探索推行的机采棉种植和采收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这在立足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11月8日,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闵台村的村民一早就聚集到6组陈在武承包的棉花田边,带着好奇和期待第一次观看棉花机械化采收。上午9点50分,采棉机进入田间。伴随着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采棉机将雪白的棉花吸入“体内”,经过之处只剩棉秆。村民们无不惊叹科技的强大,议论着机采棉推广后就再也不用弯腰弓背辛苦摘棉了,一大片棉田一会儿工夫就全部摘完。
 
  现场观摩后,湖北省机采棉机艺融合技术示范和机收交流会随即召开。来自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根据现场考察和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并公布了结果:认为棉花结铃、吐絮集中,吐絮畅、含絮力适中;一次性机收采净率89.8%,含杂率3.2%,达到了棉花机采技术指标;籽棉产量为266.84公斤/亩,单产和长度均高于传统种植模式。同时,会议还提出,在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机采棉配套清花加工技术的研发方面有待提高。
 
  据悉,湖北是传统优质棉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600万亩以上,产量50万吨左右。近5年,该省棉花种植面积已从2012年的700万亩下降到去年的300万亩,降幅为57%;棉花总产量也从53万吨降到去年的19万吨,降幅达64%。新时期棉花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种植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发展,湖北省农科院院长焦春海认为,此项目是湖北省科研单位和棉花产业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此次,在湖北省开展的机采棉机艺融合集成技术示范项目不仅在棉花种植和采收技术上有了新突破,而且探索出了一条科研部门、行业协会、棉花企业联合发展的新路子,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穿针引线、以棉为媒,将科研与产业精准对接,有力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根据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文件精神,湖北省将建立棉花保护区200万亩,这将给湖北棉花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湖北省内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将从产业源头解决内地植棉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将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张靖茹)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