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纪实

作者:张仁军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编者按:辽宁省盘锦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如今,盘锦市凭借众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在辽宁省率先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本报记者走进盘锦,实地探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情况,亲身体验农机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带来的便利。

  任何时候都要想着百姓

  ——辽宁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纪实  

1 从土地代管到土地流转:“真心为农”赢得赞誉

  金秋十月,辽宁省盘锦市满目金黄。这里的“盘锦大米”闻名遐迩。盘锦市因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涌现出一大批农机合作社,让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8月,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刚公布一个月后,盘山县太平镇张家村的郭凯从中觅得了商机,他立刻牵头成立了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了高速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为30多户社员提供耕、种、收一条龙服务。

  2009年,郭凯开始在张家村推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初,大多数村民不认可,总觉得用机器没有用手工有把握,再说一亩地成本得花200多元。面对群众的疑虑,郭凯亲自下田示范,用合作社的农机无偿帮大伙儿插秧、收割,还雇用剩余下来的劳动力到合作社打零工。

  村民张宝友算了一笔账:“自己育秧,雇人插秧、收割拉运、脱粒一亩水田须花费近300元,通过合作社提供从种子、育秧、机插到后期指导的一系列服务,一亩地的费用是200元。此外还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挣钱,还是用农机划算。”郭凯用倾情服务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2011年,郭凯又做了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倡议下,合作社从220户农民手中流转出土地2000亩,农户在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还能享受国家一切支农惠农补贴。合作社还安排流转出的50多人农村劳动力常年就业,同时实现短期就业300多人。2016年,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00亩,直接解放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

  盘山县太平镇新村的杨海霞家有19亩水稻田,以一年11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凯地合作社。她告诉记者:“把地给合作社种我们放心也省心,比我们自己种挣的只多不少,我也可以一心一意外出干活,在周边打点零工还方便照顾孩子。”

  合作社一直坚持“真心为农”的宗旨,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水稻机插秧每亩地收取最低作业费用60元,而人工插秧费用每亩地需要150元,每亩地净节省插秧费用90元。针对贫困群众,还为他们免费实施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每年选择20户贫困村民,免费为他们旋地300多亩,节省了他们的机耕费,促进了节本增效、节支增收。

  2 从土地流转到土地入股:二次分红让农户获取更大利润

  在为其他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同时,合作社也在积极进行土地入股的尝试。目前合作社已入股及流转土地10000亩,其中张家村土地入股面积4000亩,入股价格为每亩1150元,入股土地生产出的水稻进行深加工成优质大米,实现的税后利润对入股农民进行二次分红。

  张家村的田玉财向记者讲述了土地入股的好处:“我家的18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后,一亩地能得到1150元的租金,比流转费要多得50元。我自己还是种地,不过是在合作社管理水稻田,我管理的这片水稻田是136亩,合作社给我一亩地的管理费是165元,田梗上种植的埝埂豆归我个人所有,一亩埝埂豆还能卖个百八十元,再加上国家给的种粮补助仍然给我,算下来一年能得到5万多元。我自家种地差不多也要忙4个月左右,多说也就能挣2万出头。”

  “任何时候都要想着老百姓,得让老百姓多得实惠,这是我最大的欣慰。”郭凯对记者说。

  从育苗、到插秧,从田间管护到收割,凯地人深入钻研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把机械和科技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当年那个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入社农户只有几十户的小小合作社,如今已成为拥有农机总动力8150千瓦,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发展社员312人,辐射周边4万亩稻田,在盘锦专业化农业服务领域占据旗舰位置的高科技企业。

  3 从卖水稻到卖大米:实现一二三产产业融合

  凯地合作社刚成立时,利润主要来自于机械化作业费。进行土地流转后,种植的水稻自己经营,就要考虑怎样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水稻的品质卖出好价钱。这时合作社规模经营的优势就显出来了。

  合作社管理水稻的负责人郑国兵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合作社1万亩的稻田管理员仅有70人,再加上统一育种、统一耕种、统一购买农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为种出好水稻,合作社舍得投入努力培育壮秧。今年为保证本社社员及周边合作社和农户用上好苗,合作社购进优质郁金香稻种10000斤,可供插秧面积2000多亩。同时又在省盐碱地研究所购进盐丰47系新品稻种130000斤,可供插秧面积26000亩。花费100余万元购置催芽设备4套,使水稻发芽整齐一致,并实行草炭土、营养土育苗,为培育壮秧奠定了基础。

  凯地合作社积极探索发展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模式,在流转与入股的10000亩耕地上进行稻田养蟹、养殖泥鳅鱼,使亩效益增加2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三用,一地多收”的良性生态循环效益。

  卖水稻不如卖大米,把水稻加工成大米又能增加一块利润。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凯地”与“霜降”两个盘锦蟹田大米的品牌。“现在水稻一斤能卖1.5元多一点,加工成大米一斤要卖4元,按一亩地产量1400斤计算,一亩地要多收入300多元。今年新种的郁金香大米属于淡香型的,一斤最少能卖四五块钱,利润还要高些。”郭凯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但是目前凯地合作社自己加工的大米仅有2000亩的水稻田,其他的就直接卖出去了。对此,郭凯解释说:“有多少钱干多少钱的事儿,合作社目前还有‘惠农贷’500万元,生产规模也不可能无限扩大,种个2万多亩是比较合适的。”

  对于未来发展,郭凯向记者描绘了蓝图:“我们也在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采摘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机示范园区,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