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线运行机制 打造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构建双线运行机制  打造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主任 青理东
 
  2017年,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打造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稳中有进、转型发展,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173.4亿元、利润总额1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1%、27.8%。
 
  一、坚持以专项试点为牵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四川承担了全国总社开展“构建双线运行体制机制”专项试点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农村改革专项小组印发改革方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试点工作以省社为主体,市县社同步推进,进展顺利。
 
  一是着力健全上下贯通的行业指导体系。主要从完善联合社“三会”制度、理顺社企关系、推进空白和薄弱地区供销合作社建设等三个方面,加强联合社机构和机关建设。南充、广安、雅安等地及时补充供销合作社编制,增设监事会领导职数和工作机构;绵阳等地将“市场不愿干、农民干不了、政府最关切”的服务交给供销合作社承担,强化供销合作社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功能作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及所属县(市)组建了供销合作社机构,结束了解放以来全州没有供销合作社建制的历史。
 
  二是着力打造上下贯通的经营服务体系。重组成立四川供销投资集团,建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培育形成省农资、棉麻、农产品经营、冷链物流、农业会展等集团公司,并相应建立配套服务的省供销金融控股集团,初步形成“省级有总部、市县有平台、乡镇有基地、村社有网点”的上下贯通、纵横联合、产业多元的经营服务体系。
 
  三是着力示范推广。在复制推广全国总社提炼的11条试点经验外,提炼了具有四川特点的“三化联动”行业指导体系建设、山区土地托管服务、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等经验在全省一并进行推广。启动土地托管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了《土地托管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并协调省委农工委继续将土地托管纳入年度“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创建内容。
 
  二、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全面加快组织体系建设
 
  由于历史、地区条件等原因,我省基层组织覆盖率一直较低。2016年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目前已累计发展基层社33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199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9112个。尤其是基层社实现快速发展,仅去年就新增基层社818个,基层社乡镇覆盖率由2014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78%。
 
  一是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基层社快速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制定新型基层社示范社建设标准,加快与其他社会组织融合发展。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从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基层社示范创建,从省级社有资产收益中安排资金重点扶持甘孜、凉山等民族地区基层社建设,自营的基层社比例达到75.6%。同时,广泛吸纳小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入社,入社农民社员达到36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进一步显现。
 
  二是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省委农工委密切协作,在绵阳市、泸县、内江市市中区等8个地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发展综合合作,积极承接涉农服务职能。形成绵阳市“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南江县“三帮双代”、内江市市中区“四位一体”合作等一批试点成果。
 
  三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功能。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启动开展“党建引领,村社共建”行动,实现199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与村“两委”共建,把村、社连成一体,不仅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还拓展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
 
  三、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主战场,探索服务小农生产新路子
 
  省社紧紧围绕四川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制定了2018-2020年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专项规划,安排9000万元支持45个深度贫困县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基层社标杆社,以社有企业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共建基地、共创品牌、共搞加工,深入开展“对口扶贫、结对帮扶”行动。
 
  结合区域资源和产业特点,以川酒、川茶、川菜等“川字号”特色农产品为重点,联合组建大凉山、大草原、大巴山等农产品生产经营公司,推行“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小农户)”的模式,托管及流转土地210万亩,较上年增加120余万亩,带动小农户250万户,实现农业生产服务收入21.9亿元,是上年的5倍。
 
  顺应市场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川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去年全省系统销售特色农产品784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46亿元,同比增长90.8%,既推动了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又帮助小农户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按照“产、供、销”一体化,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成加工基地(产业园)31个,培育加工企业70个,每年创造产业附加值近200亿元,构建了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网络体系,形成了以供销合作社为示范引领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圈,让种的人小康、吃的人健康。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四川省情、农情,按照总社工作部署,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双线运行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切实在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上做出积极探索和实践。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