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龙县:小小食用菌 开出致富花

作者:杨恒 来源:黔西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安龙县把推动产业扶贫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培育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1210”(1户贫困户种植2个大棚,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产业扶贫模式,仅2017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共覆盖7500户25500人,其中贫困户5470户18600人,每季种菇户户均增收50400元。

  位于栖凤街道平寨村的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2017年,公司共生产菌棒150万棒,出菇大棚109个,出菇量达1200余顿,农户每棚平均增收3万元,共带动全县39户贫困户及一个合作社参与到食用菌种植。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参与食用菌种植,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户有产业、有就业、有增收。

  “赶快整,赶快整,整完我回去打扫卫生,你去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是呢,是呢,马上就上完了”。

  春节来临前,在安龙县食用菌园区内,娄倩和丈夫、婆婆一家三口正匆忙地拾起装满在背篓里的菌棒,

  将其整齐摆放在大棚内的支架上,时而弯下身子,时而用铲子铲起地上的细泥,朝着架上的菌包轻轻洒去。

  娄倩一边将菌棒摆放整齐,一边细数着菌棒的数量并详细检查菌种的好坏。见记者来访,娄倩随手解下系在肩上的围腰,拍了拍散落在身上的尘土,取下叠在支架上的长凳,与记者聊了起来。

  “你家有几个大棚?”

  “有3个,打算今年再增加一个。”

  “2017年赚钱了没有?”

  “赚了,赚了将近9万块钱。”

  2016年,从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嘎拉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至安龙县九龙居住区的娄倩一家,在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内拥有3个食用菌大棚,在公司、合作社的帮扶和自己、丈夫、婆婆三人的精心管理下,仅2017年,3个食用菌大棚就创收近9万元。

  因缺乏种植技术,娄倩夫妇一边学习一边种,一年下来,不错的收入坚定了夫妇俩种植食用菌增收致富的信心。看到种菇带来的红利,娄倩夫妇不断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管理。2018年,夫妇俩打算再增加一个大棚,争取每个大棚每年实现4万元的纯利润。

  “看到外地人在我们这创业都成功了,作为本地人我们应该多学习这方面的技术,争取每家每户都能有致富门路,我们还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夫妇俩想通过学好种植技术,能自己研制出菌种,以此来减少投入成本。

  2016年,洒雨镇共有23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至安龙县九龙居住区,依托安龙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机遇,娄倩一家和同镇的18户精准扶贫户加入了刚成立的感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13户贫困户于2017年进入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安龙富民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大棚开始种植食用菌。

  自合作社成立、贫困户进入公司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成立后,公司承担起为菌农提供种植技术、管理方法,保底价格收购产品等方式,帮助农户解决食用菌销售难等难题;合作社作为中介方,负责流转大棚建设用地,动员、推荐农户到公司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农户只需负责食用菌种植、管理、采摘。这一抱团发展模式,完善了食用菌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生态链、人才链和责任链,创新探索了安龙县食用菌“1210”利益联结机制,使食用菌产业“1210”扶贫模式孵化效应在安龙县得到初步显现。

  2016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25岁的田迪同大家一样,也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九龙居住区,在得知政府以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消息后,作为贫困户的田迪就主动到相关部门咨询、上网查阅食用菌种植等相关资料,并带头成立感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搬迁贫困户进入合作社到公司承包大棚进行食用菌种植,在他的带领下,洒雨镇23户搬迁贫困户中就有18户加入合作,其中13户已进入公司承包起43个大棚参与食用菌种植,每年每户通过种植食用菌,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作为合作社法人代表,田迪在园区内也承包起3个大棚种起食用菌,2017年,三个大棚就为他创收7万多元。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们搬出了农村,走进了城市,为使我们搬得出、稳得住,政府带领我们发展产业、种植食用菌,我们有了致富门路、有了就业、有了增收,大家打心里感激党和政府。”田迪说,合作社之所以命名为“感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贫困户感恩的缘故。

  “一个贫困户承包3个大棚种植食用菌年收入10多万元!”这让当初还未进入到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种菇前,常年在外打工的贫困户陈雄来说无疑就是天方夜谭,他连想都不敢想。

  2016年未搬迁之前,常年在外务工的陈雄辗转到过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过腻了打工漂泊的生活。2017年他加入合作社后就承包起3个大棚种起蘑菇。他说,5月份上菌棒,6月就开始出菇,最多的一天能采菇2000斤,忙时得请七八个工人过来帮忙。

  在现场,陈雄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棚占地600平方米,有1.6万个菌棒,一个菌棒产菇1.5-1.8斤,公司以每斤4元的价格收购,一个棒可收入6-7.2元,除去成本,管护得好的大棚一年可以挣5万元左右”。

  “种食用菌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多了,在家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值得了。”与在外务工相比,陈雄觉得还是种蘑菇靠实。

  “一个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一个扶贫产业发展好不好,要看贫困群众是不是得到了实惠。在说起下一步种植食用菌时,娄倩信心满满,“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收入了十多万块钱,赚了七、八万块钱,实现了创业,当上了小老板,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今年,我要带动更多的搬迁户和贫困户种食用菌,让他们和我一样,种菌脱贫致富,感谢党中央的好政策,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为实现食用菌裂变式发展,探索出一条全产业链投资组合的模式,搭建食用菌产业链大平台,安龙县将“国有+民营+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先后吸引安庆、大秦、富民鑫、景地等8家企业入股,形成国有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融资主体承接扶贫产业子基金,共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10.22亿元,用于推广食用菌种植。

  如今,食用菌种植业已成为安龙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成为贫困户参与度最高、脱贫效果最好、辐射面最广的脱贫支柱产业,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的强有力抓手,对安龙县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指明了方向。

(实习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