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以科技服务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步伐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对农业、农资领域相关代表进行了采访,代表们纷纷谈到了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代表们的那些“三农”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

提升耕地质量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  

□ 本报记者  张 琴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3月是春耕春播的大忙季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也是全国两会时间,而来年耕地质量的好坏牵动着农户,也牵动着涉农领域的人大代表。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既是提升耕地质量践行者,也是推动者,今年两会提出了《关于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议》,这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连续6年针对提升耕地质量提交建议。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然而,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从当前的实施效果看,耕地质量下降问题仍在严重威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作为涉农龙头企业带头人,万连步深感责任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这一战略,并提出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为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进程,万连步建议从保护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耕地质量入手,优先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夯实农业生产能力,促进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具体建议如下:

  其一,从耕地质量保护入手,构建起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保障。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是耕地质量的有力保障。建议从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支持制度、督察制度和奖惩制度入手,根据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统筹制定保护、治理、提升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为制定专门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积累规范性做法和操作经验,逐步构建起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保障。

  其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优势企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调查评价、技术示范等工作的资金需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农企对接,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耕地质量建设、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调动优势企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积极性,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运行机制。同时,针对从事土壤调理剂生产的企业数量迅猛增长,土壤修复产品技术单一、同质化严重、效果不佳等问题,积极探索有关土壤修复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及推广机制。统筹安排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改良等专项资金,设立重大专项研发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优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课题,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通过优先试点,以点带面,带动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其三,倡导“亲土种植”新理念,设立“亲土种植日”。 “亲土种植”是指采取对土壤“亲和、友好”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以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双目标,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保护耕地、改良土壤、减肥减药增效、提升品质、综合服务等一系列切实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原则和方法。一是倡导“减肥(药)增效”,通过高效环保肥料(农药)、科学施肥以及生物技术使用,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耕地土壤的破坏;二是鼓励使用土壤改良产品和技术,对已经出现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下降、受污染等情况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保证土壤健康,提高土壤肥力;三是顺应土地集约化趋势,倡导科学种植管理,推广信息化、机械化种植及其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实现作物增产和品质提升。

  同时,每年3月,相关的农业政策、重点推广技术、重点农业项目等都已确定,正是需要宣传贯彻落实的时期。因此,建议把每年3月21日(春分日前后)设立为全国“亲土种植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技术研讨和宣传推广活动,普及“亲土种植”理念,保护耕地质量,提升作物品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所长魏后凯:

尽快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行动计划

□ 本报记者 李 博

  化肥农药用量过多,不仅农民增加生产成本,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自双零增长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全国的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均已呈现下降趋势,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仍然严重超标,化肥和农药使用长期处于过量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如果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计算,2016年我国化肥使用强度为359.1千克/公顷,比2000年提高了35.4%,比国际警戒线(225千克/公顷)高出59.6%,是世界平均使用强度水平的近3倍;我国农药使用强度为10.4千克/公顷,比2000年提高了27.5%,比国际警戒线(7千克/公顷)高出48.6%。分地区看,2016年全国有27个省份化肥使用强度超过国际警戒线,有20个省份农药使用强度超过国际警戒线。

  他直言,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长期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肥力和有机质下降,使土壤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农产品和环境安全受到威胁。

  对此,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为此,他建议在现行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全国化肥和农药使用减量行动计划,采取总量控制与强度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和强度实现持续快速下降,使之逐步稳定在安全合理的适宜区间。

  一是分类梯次推进,实行“双减双控”。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实行“双减双控”,分地区、分农产品、分阶段梯次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化,力争经过2—3个五年行动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控制在国际警戒线以下的安全合理区间之内。

  魏后凯表示,所谓“双减”,是指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要实行减量;所谓“双控”,是指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既要实行总量控制,又要实行强度控制。为此,要尽快研究制定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不同时期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的控制标准,并根据强度标准确定各地区的总量控制目标。如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强度达到国际警戒线之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年均下降幅度应分别达到3.3%和2.8%以上。

  二是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实施化肥和农药使用减量行动计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进行大胆探索,先行一步。

  三是支持新型肥料、农药的研发和应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以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为主体,深入推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加快生物肥料、水溶肥料、高效缓释肥料、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病虫绿色防控产品等新型肥料、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

  同时,要加大对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支持力度,对生产和销售新型肥料、农药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优惠,对使用新型肥料、农药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代表委员建议

谢德体代表:加大西南岩溶生态脆弱区轮作休耕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提到:对于面源污染区应采取轮作与休耕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套作,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培肥效应和化感效应,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坡度>25°的强度石漠化耕地,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封山育林或种植生态经济林草;坡度<25°石漠化较严重的耕地,实行耕地多年休耕,以恢复土壤地力,但休耕期间应加强管理,如松土、有机培肥及地表覆盖,也可种植水保型牧草,发展畜牧业,实现农牧结合。

  在关于加大中低产田改良助力粮食增产增效的建议时提到要示范推广配套技术产品,大幅度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围绕中低产田改良和地力提升,通过集成研发技术和产品并在示范区推广应用,有效加快了研发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和产业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如在东南山地丘陵酸化贫瘠红壤旱地上,通过整合氮肥减量施用、化肥氮有机替代、氮肥后移、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等关键技术,并配合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使示范区的91.2万亩花生增产2830.4万公斤,增收1.68亿元。在东北平原瘠薄盐碱中低产田区,通过采用“测土施肥+浅翻深松”、“测土施肥+浅翻深松+秸秆还田”等技术,并配合施用盐碱地改良剂,示范区510万亩中低产田单产平均增加120公斤/亩以上,新增效益达6.37亿元。

代喜院代表:建立自上而下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随着农药使用范围的急剧扩大,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农药包装废弃物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成为各地一直难以突破的难题。个别地区为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出台了回收处理管理办法,但通过具体实施,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人大常委会主任代喜院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自上而下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像治理河流和湖泊的“河长制”、“湖长制”方式,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建议:一是设立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此来保证强制回收各项费用的开支。二是在乡镇一级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集中回收储藏废弃包装物,统一进行处理。三是实行有偿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民进行有偿补贴,对回收公司、垃圾处理公司按照回收和处理的废弃农药包装数量,进行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农药生产企业要和销售者建立农药进销货、失效过期农药、农药包装废弃物收交登记制度,同时把农药进货与过期报废农药退货,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收交相挂钩,以此来保证农药废弃物回收的正常实施。谁使用,谁回收,农民在谁那里购买农药,将使用完后的农药废弃物收集起来交给谁,并由销售者返还给农民一定数额的购药款。这样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农药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配合、农户积极参与的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龙献文代表:加强政府管服,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目前,农业投入物乱象丛生。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多年来农药、化肥、激素等投入乱象丛生,地力下降,产品安全堪忧,特别对人体长期损害隐患大,同时降低人们对农业产品信任度,不利于农业长期健康发展。农业质量低下、绿色缺失、品牌不强。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建议: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切实履行管服责任。一是以2018年质量建设年为契机,全面取缔有害农药、化肥、激素等不良投入物生产,从源头堵住。二是严查流通和市场环节,筑起第二道防线,对黑生产商严厉惩罚。三是每个县城、中心乡镇建一个质量安全农贸市场,配套快速抽检手段,实行黑名单公示制度。四是研发消费者快速自检验证产品。五是强制实行产品质量追溯追责。六是建立企业产品质量诚信社会共享信息平台,奖罚共同。如此,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才能品牌强农。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