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供销社在行动”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不少人一提到农村,就想起贫穷、落后,甚至是“脏乱差”这样的形容词。事实上,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以扶持农业、富裕农民,我国的农业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按“远粗近细”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为我们勾勒出未来农村的美好蓝图: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每个人心中的美丽乡村会不尽相同,但基本要素必不可少:有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更有农民安居乐业、尽享权益。美丽乡村,要农村景色美,更要农民心里美。不可否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对着很大的挑战——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还要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如何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如何在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避免触碰土地公有制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等底线?合作制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如今,供销合作社系统已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在浙江上虞、河北迁西,自然景观与农耕文化融为一体,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完美共存,连农民居住或闲置的农房,都成了他们获利的途径。与此同时,更多的供销合作社在摩拳擦掌,或是通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或是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或是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让农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通过一系列举措,尽早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就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让我们结合案例与建言,看看美丽乡村应该如何建设?

建田园综合体 修沿江景观带 农宅翻建民宿

——浙江绍兴上虞供销合作社这样“撬动”乡村旅游发展

□ 张炯华

江山花海俯瞰图。 上虞区社 供图

  三月春风暖,在浙江绍兴上虞,大通农场,万株猕猴桃吐蕊争春,热闹非凡;江上花海,千亩郁金香等花卉迎风绽放,游人如织;丁宅芋乃湾,破败空关的闲置农房经过翻修重建,重焕生机……这些都是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项目“撬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果”会友   建设田园综合体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既可以观田园美景,也可以尝嫩菜鲜瓜,蛮适宜咯……”3月9日,气温回暖,来自上海的游客俞女士带着一家老小,在被誉为上虞“四季仙果”百果园的大通农场观光休闲。

  2015年8月,上虞区供销合作社以“四季仙果”之旅发展资源为基础,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800亩,以“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的“互联网+”运作模式,供销合作社占51%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占49%股份,发展集采摘、餐饮、观光、休闲、科研于一体“小而精”的美丽田园综合体——大通农场。

  大通农场位于丁宅乡丁宅村,毗邻以冰川石浪、千年梯田、百年古村闻名的覆卮山风景区,内设种苗繁殖区、立体种植区、农事体验区、科普观赏区、餐饮休闲区等主题区域,一年四季都有鲜果可以采摘:春尝草莓,夏品葡萄,秋摘猕猴桃,冬打板栗,吸引无数游客,在绍兴市乃至浙江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是新启用的农场共享厅,里面有农产品展示展销区域和互联网农创空间等,一方面方便游客选购四季鲜果,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创客培训,帮助电商农创青年拓宽视野,吸引更多有识青年回乡创业。”绍兴大通集团公司董事长钟百富介绍说。

  在种植、销售、初加工农产品的基础上,大通农场依托“一园六区”,配套发展餐饮民宿、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培训、农耕活动等现代农业,积极营造农场空间,布置乡村风情活动场所,如农夫集市、主题广场、垂钓区域等,提升以农促文、以文促游、以游促闲的乡游新体验。

  目前,大通农场二期深化项目已经启动,围绕打造“美丽农场、产业农场、网络农场、创意农场、共享农场”五个农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融合,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三文”汇聚。

  以“花”为媒   打造沿江“景观带”

  春节期间,上虞曹娥江江上花海景观项目正式亮相,郁金香等花卉大面积绽放,卡通主题稻草人、风车等景观小品、配套休憩椅、移动厕所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花海盛景初见雏形,成为全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江山花海项目是上虞区供销合作社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以股份合作模式参与开发曹娥江水上文化旅游江上花海景观项目,按照“大田托管”的模式,组建上虞区江上花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本级大通集团公司占股55%,旅游局下属国企虞舜公司占股45%。

  江上花海项目是上虞曹娥江文化旅游18个项目之一,在从城南湿地公园至上浦闸段两岸约3600亩江滩地实施,全长约15公里。项目以花卉观赏为目的,用曹娥江人文文化来润色农业、营造环境,对沿岸村落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以花海为背景,以农家乐、民宿为主要载体,以“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错位互补为主要模式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

  连日来,曹娥江边大批园艺工人正在抓紧栽种各种花卉,根据项目目标和植物生长及花期特征,江山花海有限公司新铺设了环江观光步道。截至2月底,完成花卉种植1000余亩、油菜种植近1500亩、小麦种植1000亩、育苗160万株、围网近20000米。3月至5月,冰岛虞美人、蓝香芥、金盏菊、二月兰等进入花期,用油菜花构成的“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和用向日葵构造成的蝴蝶形状将揭开面纱。6月至10月,松果菊、波斯菊等进入花期,水稻、小麦、高粱等进入收成期,江上花海不仅是花的海洋,也有田园风光。

  “江上花海项目本质是‘现代农业+风景旅游’,将农业生产过程和曹娥江自然风光结合,以规模化的花海来吸引游客,打造新型花卉休闲度假模式,撬动整个综合体板块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消费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江山花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推“陈”出新   带动乡村“旅游热”

  3月5日,天下着蒙蒙细雨,丁宅乡上宅村芋艿湾闲置农房翻建现场却一片火热。“我们设计了三套方案,按养老度假、亲子旅游、青年文创等风格,对这些破败空关农房进行翻新改造,期待一个月后旧房换新颜。”大通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当前农宅、农地闲置、荒芜现状,上虞区供销合作社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下属大通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通过转让、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市场化手段,激活现有农村闲置的农房、农田、农权。

  为有效获取农村闲置可利用资产,上虞区社发挥派驻到各乡镇的农合联专职人员作用,对全区重点乡镇闲置农宅农地、出租流转意向开展全面摸排,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最终选择闲置房屋相对集中、周边环境美丽的丁宅乡先行试点。

  丁宅乡历来有“江南蚕桑之乡”美誉,有桑果、水蜜桃等名优特产。依托丁宅乡独特的四季水果、田园山水、村落民居、人文历史、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按照适合年轻人的“经济实用式”、适合老年人的“养生养老式”、适合全家人的“家庭周末度假式”等多种类型装修。

  “我们与乡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对有意向流转交易的农房进行规划改造,目前全乡共有256户农户有流转闲置农房的意愿,改造提升后的农房用作民宿经营,以‘看得见乡愁、留得住记忆’为原则,重点锁定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健康退休老人及有意开发民宿的工商业主为目标客户。”大通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目前,已签约的芋艿湾自然村3000平方米闲置房屋按照农宅流转租赁流程,通过村农宅经营服务站与农户建立中长期的租赁关系,按约定支付首期租金。在保障农户租金收益的前提下,随着房屋激活经营达到盈利点后,按约定对村、签约农户进行二次分红,实现利益共享,促进农民就业,赋予农民更多收益权。

河北省迁西县:供销合作社助力 花果山变聚宝盆

□ 吕纪水

  河北省迁西县是一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坐落于该县最南端的东莲花院乡,处处呈现出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秀美的田园风光,素有“花果之乡”称号。为了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从2013年开始,迁西县供销合作社带领当地农民从组建各类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入手,逐步扩展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一场田园协奏曲就此谱写开来。

  东莲花院乡物产丰富。2013年,迁西县社组织该乡农民先后注册成立了杂粮、安梨、猕猴桃、大枣、板栗、牡丹种植等17家专业合作社。最早成立的神农杂粮专业合作社,经过了4年的拼搏,如今已经形成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科技+基地”的经营模式,发展有机杂粮2万亩,年产谷子、黑玉米、黑花生、黑芝麻、杂豆、红薯等各种杂粮800吨,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凤丹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投资900万元,在徐庄子、西山村试种富贵牡丹1200亩获得成功后,吸引了更多的社员参与到项目中来,产业迅速扩大。2016年与唐山市供销社联合注册成立了“唐山市供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该项目正式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其他合作社也通过两三年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各项特色产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的发展为田园综合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2016年,迁西县供销合作社牵头成立了迁西县东莲花院乡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下辖农业专业合作社17家,注册成员1987户,带动农民3000余户,构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联合社为农民设计了一种633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农民收入来自六个渠道:原有水杂果的种植收入、林下土地流转收入、养护土地补贴、劳务输出收入、旅游服务收入(农家院、采摘)、村集体股权分红收入;村集体将闲置的土地资产和项目资金转化为企业股份,让农户、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受益;企业在一产、二产、三产三个方面都有收入,解除了百姓担心企业亏损分不到红的问题。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田园开发也从过去的“小打小闹”变为统一规划、正规化发展。2017年,由唐山市社主导开发建设的迁西花乡果巷项目,成为河北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项目。

  该项目组织农民以土地、果树入股,参与景区经营建设;在10年投资建设期内,每年景区收益20%用于股民分红、80%用于景区再投入建设,实现合作、发展、共赢;同时将园区周边100余个“农家院”、采摘园纳入园区建设,统一规划、管理、宣传。目前,园区内已种植油用牡丹10000亩,完成了梯台花果式酒店餐饮四合锦院工程,启动了木板商业街、花海摄影基地、美丽乡村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观光车间等建设。园区遵循了“三规合一”“三产融合”“三方收益”的指导思想。“三规合一”即4A景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建设由设计院总体规划设计;“三产融合”即一产是梨、核桃、油用牡丹等农产品种植,二产是油用牡丹和梨、核桃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三产是打造北方最有特色的梯田牡丹之乡,开创唐山“春之花”的品牌,通过梨花节、牡丹节开展休闲度假旅游;“三方收益”是指项目的经济收入受益有企业、农民和村集体共同受益。在花乡果巷项目的带动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正在向迁西全县扩张。

  据了解,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就业3500人,项目区增收8亿元以上,将实现企业、合作组织有效益,集体有股份,群众有收益的共赢发展局面。供销合作社通过参与“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建设,正将助力乡村振兴、“山青水绿农民富”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代表委员建议

李郁华代表:继续完善促进乡村旅游 发展的政策措施

□ 本报记者 李 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裕的一条重要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石嘴山市市长李郁华介绍,近年来,宁夏以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2017年,宁夏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7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7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3.14%和12.86%。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泾源县冶家村、西吉县龙王坝村等一批特色旅游乡村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甚至是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致农业、创意农业转型升级,使旅游业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引导农民既‘种农田’又‘种风光’,是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对此,李郁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建立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联席机制,成立由旅游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旅游、发改、国土、水利、农牧、住建、林业、交通、文化、环保、扶贫等多部门组成的“乡村旅游发展综合协调办公室”,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

  二是加大对乡村旅游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好的地区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同时,各有关部门在安排资金时,加大向西部贫困地区、重点贫困村倾斜力度。

  三是加快出台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发展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指引。

黄细花代表: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本报记者 李 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表示,旅游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是最有尊严、开发式、开放式、产业发展式的扶贫方式,是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最有效的抓手之一,是推动贫困地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贫困群众全方位、多形式参与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也是贫困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贫困群众收入的新增长源。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黄细花曾担任西藏林芝市鲁朗景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她介绍了广东对西藏的旅游扶贫经验。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历时6年,共投入建设资金超过35亿元,是目前全国对口支援西藏最大的旅游项目,不仅提升了林芝生态旅游产业体系质量,有力推动了当地农牧民就业,带动当地相关服务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还将有效带动林芝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林芝旅游走向全国。

  为此,黄细花建议,应进一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国家财政部拨付专项资金,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全国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专项规划》,以规划指导各地各部门有序分类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是建议国家财政部对认定的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给予全方位的财政补助,助其大力发展实体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开发建设在线孵化平台,提供各类创业服务,通过培训、培育、培养的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投身乡村旅游创客活动;为科技企业、乡村创客提供学习平台、交流平台、融资对接平台、路演平台、宣传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此推动基地开展文化旅游智力服务,全面提升旅游智力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在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中发挥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三是建议国家旅游局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打造一批旅游新农村社区。突出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整合土地、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文化特色,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就地发展旅游产业,使农民把生活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形成居住区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的格局。

  四是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建议国家旅游局加快旅游特色城镇建设,在全国创建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城镇独特的肌理和自身的文脉地脉,加强小镇风貌保护与传承、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聚焦时尚、旅游、健康与文化创意,形成森林小镇、滨湖度假小镇、避暑度假小镇、温泉小镇、民族风情小镇、创意文化小镇、商贸购物小镇等主题特色和产业特色十分鲜明的特色小镇,避免“千镇一面”,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打开全新路径。

  五是建议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庄,开发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乡村民宿、乡村度假村等,加快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自驾车旅游车营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示范带动全国乡村旅游建设。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