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个振兴”建好陇原乡村

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

作者:吴晓燕 鲁明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8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的新要求,这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路径。”日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甘肃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和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分重要和紧迫。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五个振兴”要求,努力做好陇原大地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为此,甘肃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产业振兴。立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资源优势,做强做大草食畜、高原夏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等特色产业,做精做优油橄榄、玫瑰、百合、花椒等地方特色小品种,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认证,抓好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构建系统完整的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销售体系。探索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把河西走廊的戈壁滩逐步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中东欧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利用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的实际,推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用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力争实现每个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全覆盖。

  坚持引育并举推动人才振兴。念好“人才经”,支持各类人才留在农村、向往农村,共同唱好乡村振兴的大戏。要促进农民“职业化”,立足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实用型人才队伍的科技素质。

  要引进农业“创业者”,结合甘肃实际,制定实施更大力度、更加灵活、更为柔性的人才政策,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支持企业家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农村投资兴业。要建好农村“智力库”,引导各类智力服务机构聚焦农村、服务农村,鼓励地方高等院校开设乡村规划、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壮大“乡村工匠”队伍。

  倡导文明新风推动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扶智”“扶志”转观念,开展大规模政策宣传,推广“两户见面会”做法,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身边人,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农业农村的干头赚头奔头,树立勤劳致富、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精气神。要移风易俗树新风,发挥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的教化约束作用,破除陈规陋俗,抵制歪风邪气,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建好平台强服务,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拓展媒介传播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让现代文化的时代气息充满陇原乡村。

  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抓好祁连山和全省其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3年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美化村容村貌,解决好道路难行、院落破旧、垃圾乱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让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完善治理体系推动组织振兴。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三支力量”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制定全省村民共建共治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民共建共治体系,健全村民议事、村民理财小组,加快建立村务监督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探索成立乡村水电路等公益设施管护基金和村民管护理事会,设立乡村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电员、防火员、救灾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乡村管理难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