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社副主任王玉红:打造新型基层社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基层社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的最前沿,恰恰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的突出短板。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全力打造新型基层社作为事业发展的突破口,一举扭转了基层社无服务功能、无经济实力的局面。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的第一线恢复了生机和活力,马鞍山供销合作发展之路愈发清晰。

  一、 新型基层社建设的总体情况

  2014年开始,全国总社、省社要求加快基层组织建设。马鞍山市社出台指导基层社建设的文件17份;适时召开基层社建设工作会、推进会、座谈会、培训会、表彰会,并组织2次跨省专题考察学习。截至2018年3月,马鞍山市共组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34家,其中:含山县11家、和县10 家、当涂县13 家。合计注册资本金872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809.5万元。

  新型基层社在全市建成蔬菜、粮食、水产为农服务中心共6个。领办农民合作社74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9个,入社农户3569户。新型基层社正日益成为马鞍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三产融合的重要载体,市、县供销合作社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新型基层社建设的基本做法

  1.以顶层设计为统领

  按照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安徽省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意见》(供合联〔2014〕11号)文件要求,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形式登记为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强市、县供销合作社对新型基层社的控制力、影响力,市社出台了《关于加快马鞍山市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马供〔2015〕22号),进一步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新型基层社的发起人必须是市县区镇供销合作社或供销合作社控股的社有企业;二是供销合作社计算占股比例最低不少于35%;三是其他股东向外转让股权,必须经供销合作社股东同意;四是供销合作社股东退出基层社时,该基层社不得再冠以供销合作社的名称。

  市社成立的这34家股权多元的股份制新型基层社,与农民建立了普遍的利益联结,大力吸收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供销职工入股入社。马鞍山市社和含山、和县、当涂三个县社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市社把方向、谋全局、议大事,县社布点、选人、参股。迈开恢复重建基层社的重要一步。

  2.以要素支撑为保障

  一是选人有标准。恢复重建基层社,找到对供销合作社有认同感、归属感,能带领农户共同发展的带头人是关键。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都是市社潜在的合作对象。目前34个新型基层社主任年轻人居多,有供销二代、有农二代,回乡创业大学生、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企业家、农场主、退役军人、农业科技人员等等。

  二是财政有奖补。在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之初,市社就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2015-2017年市级财政下拨基层社恢复重建专项资金90万元,专门用于奖补全市新型基层社的组建和传统基层社的改造。2018年的30万元已到位,经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后将下拨。

  三是项目有扶持。市、县供销合作社重点指导新型基层社储备和申报各级各类政策项目,共为新型基层社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90万元,新网工程项目资金75万元。

  四是投入有侧重。2016-2017年市级社的社有资产对外投资的53%投向了新型基层社。县级社的对外投资基本都投向新型基层社。

  五是标识有授权。供销合作社标识是一块金字招牌,新型基层社的门店和产品上可以规范使用。供销合作社的标识社会认可、农民认可,在农产品销售和为农服务方面的价值不可低估。

  3.以产业发展为核心

  基层社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自负盈亏,必须有主营业务,既要服务又能盈利,才可持续。市社要求各县社结合各自的农业资源禀赋,按产业门类组建基层社,大社再根据业务需要组建村级基层社。基层社之间业务互补、错位经营、不形成竞争。目前,基层社开展的业务有土地托管、种植收购、仓储加工、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技咨询、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供销贷、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和日用品超市、生鲜超市等生活性服务。产业包括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花卉等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和服务。含山同发、毛滩,和县金环、十里基层社已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4.以规范运行为基础

  有了资本,运作是回报的关键。股权清晰、职责清晰、主营业务清晰是市社对基层社的要求。一是要求基层社业务与各股东业务进行切割,独立核算营收、成本费用和利润。二是必须建立“三会制度”,落实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建立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定期开展公司法、合同法、农民合作社法、财务、税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政策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马鞍山市是农业小市,第一产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只有4.9%,但是乡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2%,农村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2%。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够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够多、实力不够强、品牌不够响,集中表现在农产品加工产值低。问题就是机遇,不足恰是空间。下一步,市社梳理了五点工作思路。

  1.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更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关于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3368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村级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按照“供销社+”的理念,充实村级社的功能,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2.理顺各基层组织之间关系,形成为农服务的合力。以新型基层社为核心,组建为农服务中心。由有优势产业的新型基层社牵头领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社、村级基层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在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推广含山县社惠农财务公司统一代管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财务的做法。

  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多个典型示范点。降低农民在大宗作物生产上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开展耕、种、管、收、烘、储、加、销一条龙服务,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服务。

  4.引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聚发展动能。选择基础好、实力强的新型基层社与他们一起谋划三产融合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开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兴旺、城乡融合。

  5.探索小农户与市场联结机制,尝试开展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以统一的形象面向市场,研究探索马鞍山农产品品牌的策划设计、追溯、检测、渠道、物流等一系列问题。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