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清水县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成效明显

作者:甘讯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甘肃省清水县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于2014年1月10日,2017年10月与天水市供销社、清水县供销联社合资重组为现代农业产业化服务联合体,入社社员621户,其中注册社员321户,注册资金108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87万元,建设办公生产用房390m2。流转租赁土地4135亩,建立了“两个基地一个牧场”即清水县苏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清水县“构树扶贫工程”示范基地和清水县龙泉林牧场。购置配备装载机、推土机、拖拉机、耕旋覆膜播种机、收获机、覆土机、杀秧机、秸秆粉碎机、残膜回收机、林木定植打坑机、果园开沟施肥机及植保器械等各类农业机械120台件,农机装备原值255.95万元。该合作社是一个以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为主,全面开展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机械化 植保,农业科技培训咨询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社累计生产经营总收入1326万元,实现利润153万元。2015年被评为天水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被评为全省农机示范社;天水市扶贫合作社;天水市诚信单位;2017年被评为甘肃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其主要做法是:

  一、推广农机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农机化生产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条件。专业合作社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程农机化生产”的原则,充分发挥本社农机装备足,功能齐全的优势,积极示范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大力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形成耕、种、防、收农机全程一体化的农业高产高效作业模式,合作社由松散型服务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紧密型服务转变。自2015年起在永清、秦亭、王河三镇4个村实施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又扩展到了金集镇水清村。采取统一农机和农艺技术,统一引进新品种和调供农用物资,统一机具配套和农机调配。重点抓了两方面关键技术体系的落实:推行马铃薯耕、种、防、收农机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技术。按照马铃薯生产技术要求和农时季节在马铃基种植生产的耕翻整地、起垄覆膜播种、播后覆土、施肥、病虫害防治、割草杀秧收获和残膜回收等各个环节全程实施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技术的规范机械化,使农机农艺有效结合,保证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点的实施进度和质量。

  二、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提高生产经济效益

  狠抓生产经营效益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核心。专业合作社按照“以质量求生存,服务为宗旨,效益谋发展,诚信是根本”的原则,采取代种、托管、开发、承包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多领域开展生产经营。围绕我县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大项目,开展机修高标准梯田2560 亩,修建砂砾农机路6条17.2公里,承担建制村通畅工程硬化路建设5条12.4公里。在全县年开展农机作业17000多亩。其中:机耕7250 亩、机覆膜2400 亩、机播3600 亩,残膜回收1600 亩,林木定植打坑2480 亩。二是参与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在永清镇苏屲村实施苹果标准化生产提升管理项目500亩,在苏屲东山梁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项目200 亩。在秦亭镇站沟村实施核桃套种连翘项目300 亩,在黄门台子村实施苹果标准化建没项目500亩,在黄门镇马什村实施草原生态项目耕旋播1000亩,在山门镇郭家塄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1000 亩。完成了项目机修、机耕、机旋、机覆膜、机播、打坑定植等农机作业任务。三是组织跨区作业,扩大生产经营服务。在秦州、麦积、崇信等周边县区开展了农机作业和农作物良种供应经营服务,年农机作业面积达1000多亩。

  三、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强化经营发展理念

  强化运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是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清水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清水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工作制度》《清水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代表) 大会制度》《清水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议事规则制度》《清水东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工作职责》,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设立生产技术,购销服务,财务管理等部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聘请专职会计和出纳,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并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二是开展对接联合,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开展社校、社企、社户对接联合,与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天水市农科所协作,建立了100 亩兰天系列5个小麦新品种和200亩天薯11号马铃薯优质种薯繁殖基地。年繁育小麦良种3 万公斤,年生产马铃薯一级种薯30万多公斤。引进藜麦试种成功,表现良好,今年繁种15亩。引进试种牡丹10 亩,争取天水农校、县农业局、县农机管理站、监理站等部门的支持,倾斜农机购置补贴扶持,三年来共享受补贴12 万元,补贴购买各种农机具20 台部。三是举办农机操作、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15期,参训社员1500多人次。四是吸纳15名农机操作技能好的农机手组织建了2个农机服务队和机械维修队,实施片区作业,统一机械调配、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耕作标准,并每年出资1.38万元为15名农机手购买了人身安全保险。

  四、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壮大合作社发展力量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关键,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社员文化素质不高,人员队伍年龄偏大,懂生产经营管理,农机生产和养殖生产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营销、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很少。特别是合作社管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视野不开阔,小富即安,缺乏长远发展的理念。严重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因此,专业合作社首先从员工素质提高培训入手,与天水市农校,市县农业部门密切联系,每年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一是对合作社理事及财务管理人员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为培训内容;对合作社社员按岗位主要开展农机操作,农、林生产技术专业培训,使合作社管理人员逐步提高管理水平,使每个社员掌握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能够在生产活动中独当一面。二是为了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壮大人才队伍。近几年选招新毕业大学生5名,安排在单位中层管理岗位,为他们创造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薪待遇,培养他们成为骨干中坚力量,形成使他们在合作社工作能够很好施展才能大有可为的良好态势。三是建立人才发展保障和激励机制。合作社每年专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合作社成员“三险一金”的补贴和培训工作的保障资金。同时,对给合作社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形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良好氛围。四是从我县农林畜牧技术部门聘请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技人员为合作社的指导专家,采取以师带徒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合作社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骨干。

(责任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