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扎巴渝 叶为农生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夯实基层组织重回农民身边

作者:白琦瑛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重庆,以江城著称,以山城扬名。大山大川之间,练就了重庆人顽强、坚韧的性格。
 
  重庆人敢拼敢干、开拓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之路,从所剩无几的基层社、支离破碎的服务功能,到812个新型基层社、2.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让供销合作社重回农民身边;39家电商公司、29个电商平台、26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5000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点,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让重庆土特产品走出山城,卖向全国;215笔贷款、累计金额25940万元,为解决农民贷款难、融资难应运而生的重庆市农信合作投资公司为12个区县的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资金支持,让合作社发展不再受资金的掣肘,让农民受益。
 
  “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是供销合作社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无论是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还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基层社的优势都难以替代。”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李洪义说,不论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还是构建农村信息化和农村合作金融平台,都要在基层组织体系之上实现。要打赢改革战,必须用好基层社这个“利器”。
 
  如今,随着基层经营服务网络布局得以优化,经营规模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一个崭新的供销合作社在巴渝绽放。
 
  服务兴农
 
  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测土配方施肥太有效了,我们年年都要搞!”家住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双龙村2组的沙田柚种植大户李国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家里种有400多棵沙田柚树,前些年挂果率低,品质下降,价格上不去,销售也不理想,着实让他犯了愁。
 
  去年,李国昌了解到当地汇鸣供销合作社有测土配方配肥的技术服务,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汇鸣供销合作社。“通过对样土检测化验,最后发现是氮、磷超标,钾肥不足,不利于沙田柚生长,水分、甜度也会受影响。”经过测土配肥的调整,李国昌的沙田柚挂果率较之前增长10%、甲级果率增长15%。果品提升,价格也跟着涨了起来,卖柚收入骤增了20%。谈及测土配方施肥,李国昌竖起大拇指说:“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太有用了,品质好了,收入也多了!”
 
  自综合改革以来,长寿区汇鸣供销合作社根植基层,试点无人机飞防服务、农村电商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助农增收近千万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惠农助农之路。而汇鸣供销合作社只是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完善基层组织、提升服务能力的缩影。
 
  近年来,为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重庆市社综合运用上级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产业合作关系等形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供销合作社。2017年,重庆市社承担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改革专项试点”任务,为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增添了动力。
 
  “基层社是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产业、助农增收的核心,是建成党委、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的第一步。合作社是农民组织化的载体,参与合作社规范管理是供销合作社密切与农民联系的重要途径。”李洪义介绍,为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重庆市系统依托在36个涉农区县组建的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提供财务、事务、商务、政务、党务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建立透明财务制度,保障入社农民权益。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系统为3694个合作社实现代账代管服务,代办政务服务达1353次,开展涉农服务659次,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27个,为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发挥了引导示范作用。
 
  组织体系的完善是为了更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这是基层组织体系恢复建设的初衷。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全市系统以基层社为主体,发挥组织优势和传统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优势,以农资技物服务为切入点,大力推广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等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我们以重庆市农资集团为龙头,各区(县)农资公司为平台,在乡镇基层社设立测土配肥站和农资物联网服务站,在农村建立综合服务社,形成‘市、区县、乡镇、村’的四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庆市社合作指导处处长马会强介绍,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同时,还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推广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降解农膜等。石马镇供销公司入股的大足区惠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开展了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等农业机械作业,水稻服务面积4500亩,服务范围覆盖了石马、金山、拾万、回龙4个镇、34个村、1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当前,各区(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李洪义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系统基层社示范社共成立统耕、统治、修剪、采摘、农技等各类专业生产服务队235支,建成庄稼医院983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万亩、农机作业面积6.64万亩、统防统治面积6.62万亩,能满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以基层社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新供销、新网络正以新面貌重新回归到基层,回归到农民中间。
 
  信息兴农
 
  提升供销社城乡双向流通服务能力
 
  市民“买贵”、农民“卖难”,这一直是农产品流通的“痛点”所在。
 
  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何打通流通渠道?完善的流通体系和畅通的市场信息传递是关键。
 
  “在我们构建的这个数据平台上,可以通过在基层社设立的农资物联网服务站收集农民对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服务;借助农产品流通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同时通过对基层社入社农户统计,可收集基层合作社、种植大户的产品信息,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互通。”通过重庆农村大数据公司董事长裴惠宁的介绍,在该公司的“重庆市农村信息化数据资源云平台”上,从农田监测数据到当地特产销量趋势分析,再到产品流出、流入的统计等内容,记者在平台上都可以轻松了解。
 
  为把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有机结合,2016年底,重庆市社发起成立了重庆农村大数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搭建农村数据云平台。“有了信息的互通,才能形成交易。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几乎每年都有,而城市消费者却并没有因为有大量滞销而购买到便宜的农产品,根本原因就是产销两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因此,全面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对平衡农产品市场,畅通城乡流通具有重要作用。”裴惠宁如是说。
 
  梁平区电商物流产业园就是这个平台的受益方之一。借助数据平台,电商物流产业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天全区各乡镇发货量、收货量,根据收发件情况可以优化线路,降低物流成本,同时结合发货种类的统计,也可以根据有效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生产;通过对流入货品的种类,可以了解农村日常需求,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裴惠宁表示,梁平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建设成功后,公司将在各区县复制推广,构建全市物流信息网,着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打通城乡流通“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实现全市农村数据整合,重庆市社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设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市级由农村大数据公司牵头,设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以设计规划和推广农村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服务产品为主,具体负责实施全市供销系统信息化服务工作;区县依托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设立36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分中心,主要负责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采集、更新、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查询、财务公开、社务公开、农村电商、资产登记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乡镇以基层社示范社为载体,设立26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向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移动通信、精准气象、掌上培训等服务,并对接农资物联网和电商平台;村以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载体,设立5000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点。
 
  “目前,改革专项试点区(县)供销社已对辖区内常驻农户加入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合会、涉农协会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并通过重庆农村大数据公司开发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查询系统”,分类登记社员、会员相关信息和农户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情况。”马会强表示,实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化管理,为下一步实施“三社”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建设农村大数据平台,开展信息化管理是供销合作社开展各项为农服务的纽带,是扶农政策的数据支撑,是有效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通道。”李洪义表示,大数据公司以“线上云服务+线下实体网点”为手段,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网点分布广泛优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畅通了生鲜农产品供应信息上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信息上行和农业综合信息下行渠道,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2018年,全市将实现区(县)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基于“农村云”平台开展业务经营。到2019年,力争实现“数据集成、实时更新、在线服务、检索方便”的农村云大数据中心全面投入运营。
 
  金融兴农
 
  农村金融服务助力合作社发展
 
  2016年,一场禽流感让众多家禽养殖合作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当时我们合作社养了15万只鸡,平时大部分收入都是靠卖鸡蛋。禽流感一爆发,我们的鸡蛋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就是贱卖。最后我们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了。” 重庆百信富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小容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缺少抵押担保物、内部人员配备复杂、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让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复杂繁琐的贷款条件。没有资金,合作社难以继续运转,向银行贷款周期又长、放款又慢,远水救不了近火,地方农业发展的“拳脚”受到了资金缺乏的掣肘。
 
  “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一直是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宗旨。”李洪义表示,为了推进“三社”融合,更好地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市社专门成立了重庆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发挥供销系统立足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项目,为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2016年12月26日,重庆市社与市财政共同发布《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资金管理办法》,促进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项目规范化运作,成为重庆探索破解农村金融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步。
 
  那一年,邓小容也借助重庆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的帮助,在经过短暂的资料审核和项目评估后,很快获得了公司提供的200万元贷款。“在禽流感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里,合作社一个月要亏损近20万元,不出几个月,合作社就可能会面临倒闭。好在,重庆农信公司的贷款很快就办理了下来,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啊!”邓小容告诉记者,随着2017年市场对鸡蛋的需求逐渐回暖,鸡蛋价格也有所回升,合作社也总算熬过了这场危机。
 
  据了解,在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中,公司仅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信贷服务。截至2018年3月末,重庆农信公司累计为12个区(县)140家农民合作社发放贷款215笔,累计贷款金额25940万元,在贷余额13716万元。
 
  据重庆农信公司总经理刘同森介绍,结合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项目融资方式易、融资成本低、服务范围广、带动效应强等特点,公司打造了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供销·易贷”产品。该产品根据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信用记录、财务数据、区县供销合作社意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后,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放款,在5—10日内,合作社就可以获得一笔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既缩减了准入条件、简化了资料收集,也让合作社免除了生产“缺钱”的尴尬。目前,通过农信公司融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畜禽养殖、农产品种植、水果种植、农业观光旅游等多个行业。“供销·易贷”不仅解决了基层社融资难题,还带动了农村市场繁荣,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直接带动1473家建档贫困户增收。
 
  如今,农信公司已成为金融普惠“三农”的重要载体,成为重庆市系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社融合”的重要力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综合改革的大路上,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扎根基层,投身服务,正以崭新的面貌阔步前行,迎接新挑战。
 
 
 
  数据改革
 
  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新型基层社812个
 
  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万个
 
  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36个
 
  涉农协会386个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组建庄稼医院983个
 
  组建专业服务队235支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6万亩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拥有电商公司39家
 
  搭建电商平台29个
 
  组建农产品特色馆62个
 
  电商销售突破78亿元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发放贷款215笔
 
  累计贷款金额25940万元
 
  服务12个区县的140家合作社
 
 
  (责任编辑:张晓远)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