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欧盟青年农民来中国交流

作者:白锋哲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继去年11月9位欧盟青年职业农民来中国交流学习之后,今年6月,第二批共11位欧盟青年农民代表再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
 
  据了解,11位青年农民分别来自芬兰、捷克、斯洛文尼亚、比利时、马耳他、西班牙、斯洛伐克、德国等10个欧盟成员国,最大的40岁,最小的只有23岁,除个别为学生兼职农民外,大部分都是职业农民,主要从事种植、畜牧及有机园艺工作,拥有大田作物在25公顷到500公顷之间,奶牛养殖均在150头以内。
 
  此次交流活动是中国—欧盟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6月4日,活动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唐盛尧、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童玉娥、欧盟驻华代表团参赞邓励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唐盛尧表示,项目实施顺利、收效明显、成果丰硕,无论是来华交流的欧盟青年职业农民,还是赴欧学习的中国青年,都表示收获丰富、获益良多,相互之间一直保持着沟通和交流。“希望学员们利用此次机会,多听多看,多同中方同行交流沟通,多交朋友;同时增强对中国农业的了解,加深对中欧农业互补性的认识。”
 
  童玉娥介绍说,作为具体组织方,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为第二批欧盟青年农民精心选择了3个考察省市区,即上海、江苏和内蒙古,三地地理位置不同,农业发展形态不一、各具特色,是中国农业复杂多样的生动写照。“希望欧盟青年农民在投入参观交流的同时,能够充分感受古老的中华文化,欣赏复杂多变的南北方自然景观。”
 
  在14天的考察学习中,欧盟青年农民们分别走访了上海光明乳业、瀛庙花卉合作社、江苏鑫品茶业、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如东县蛋鸡规模养殖场、乌兰察布甜菜种植基地等十多个农业企业、农场及农村,与各地的青年农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了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政策、优势与挑战。
 
  6月15日,结业仪式在北京举行,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巡视员叶安平对活动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与学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来自葡萄牙的LopoCarvalho在结业发言中说,“欧洲大米自给率约为70%,为增加大米生产,4年前我将50公顷农田改造成稻田。作为一个年轻的稻农,有机会到水稻种植的母国学习,绝对是一次令人鼓舞的经历。在上海,我们看到农业生产与教育结合项目,农业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经历农业活动后就很容易理解农业的重要性,反之,对农业没有认识,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威胁;在江苏,年轻企业家为农业带来了新想法和新商业模式,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拉近了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内蒙古,农业工厂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相信,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在中国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学员们纷纷表示,欧洲和中国青年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及农业合作实践可以成为连接中欧的“大运河”,项目促进了中欧青年农民之间的农业交流,向国际合作经典范例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以后将会继续深挖中欧青年农民间的“大运河”。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