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果园期待“有机可乘”

——2018年北方果园生产机械装备演示展示活动侧记

作者:杨梦帆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与消费国。虽是水果“大国”却难言“强国”。一方面,我国果园多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带,各地土地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别甚大,且农艺长期与农机研发生产相脱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农机行业研发、推广工作侧重点都聚焦在粮食作物上,对果园机械关注度相对较少,致使果园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7月6日,为加快果园机械研发和推广力度,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在河北省保定市主办2018年北方果园生产机械装备演示展示活动,一批果园农机装备受到与会者的青睐。

    果园生产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现象突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就跟打仗一样。”在河北农业大学顺平水果试验示范站的100亩果园内,50家企业的150台果园设备集中演示,让在场观众目不暇接。

    果园机械的集中亮相自然吸引了不少果农的关注。在一台小型微耕机前,记者遇到了来自保定市顺平县南神南村的果农张瑞成。“我家在山上种了20亩的苹果树,由于是传统果园,种植密度非常大,阳光透进去都很难,更别提机器进去作业了。家里只有两台手扶式小型机械,日常管理基本靠人力,这次也是来看小型机械的。”

    张瑞成顶着烈日来寻找山地适用的小型机械,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台小型微耕机其实已经够小了,但我家果园还是用不了。”地形以及传统种植模式使他家的果园基本无机可用。“我家果园好多机器都上不去,能上得去的又不一定适用。刚刚看到苹果套袋机,它体积小是小,但更适合下垂果,对于朝上生长以及长在侧面的果子都不太适用,而且袋子还偏大。”

    其实,他不是不认可机械的好处。去年,他家的六七亩果园用上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让张瑞成心里乐开了花。“现在一亩地只需要4~5立方米的水,以前大水漫灌,一亩地能用六七十立方米的水。而且化肥也省了,人工也省了。”

    张瑞成遭遇的“窘境”并不是个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吕晓兰解释说:“现在,我国果园多为家庭式、零散式种植,种植规模较为多样化;果园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用的多为手动、半手动小功率机械;果园产业技术链不完整,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不高。未来,果园将逐渐变为适度规模化种植,并形成区域化种植模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果园建设、改造也将增多,针对不同区域将形成系列全程机械化装备。”

    相对于张瑞成的果园,湖北省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老孙家湾村大鹏休闲种植专业合作社的800亩桃园就比较“幸运”了。合作社理事长何仁武告诉记者,由于果园地处平原,地形限制少,去年开始对桃园进行宜机化改造,使每排桃树行间距达到了8米,大型农机也可以进行作业。“虽然砍了不少桃树,桃的产量减少了,但桃的品质提升了,收益并没有减少。最重要的是,桃园的管理变得轻松多了。以前至少需要十七八个人,施肥的时候,还得雇临时工才忙得过来,现在两个人就够用了。”

    需求增多,果园机械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50家企业既要忙着在田里演示,还要在路边接待潜在客户。“这是自走式多功能果园移动平台,适用性很强,集采摘、疏花、修枝等工作于一体。该平台作业高度可升降,作业宽度可左右延伸……”演示会上,中农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鲁林在现场介绍着自家的产品。

    演示活动接近尾声时,河北保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光宇还在“卖力”地介绍:“产品主要针对老式果园,由于改造难,小型机械更适用。我们生产的拖拉机都是超低矮的,高度1米左右,这样果树枝不容易打到机手。别看它个头小,马力却不小。”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毛洪认为,果园机械化现在被逐步提上日程,尤其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给果园机械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果园机械发展比较缓慢,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象很突出,果农对这方面机器的需求又很迫切。所以,未来几年是中小企业进军这个市场的重要时期,对行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说起推广果园机械的经历和果园机械的市场变化,来自这两家企业的负责人都深有感触。

    孙鲁林告诉记者,公司最早是做植保机械的,从2008年才开始做果园机械。最难的时候1台果园机械都销售不出去,直到2014年,情况才开始好转。“从十几台到上百台,销售数量一直在增长。”

    “刚开始推广果园机械时,很多农民根本都不认这些机器。最难的时候一年只能卖200多台,只够公司的研发费用,近些年的销售量才开始不断增长。”王光宇感觉自己和这个行业的成长十分相像。“我当年是学广告设计的,公司是父亲一手创办的,不接手不行。从广告行业转入这一行,一干就是5年,刚开始不懂技术,不懂销售,只能多参加这种类型的展会,学习别人的销售技巧。现在,也称得上是行业的半个专家了。”

    规模化经营是趋势,使用机器可提高水果生产效率。果农意识在转变,对机器的购买使用欲望也增加了。其实不管是王光宇还是孙鲁林,或是更多企业代表,他们都认为这个市场值得期待。但作为中小型企业,他们也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并期待果园机械标准尽快出台。

    仍处初级阶段,诸多短板待提升

    在很多人看来,进行这样的演示可谓顺理成章。“可时间如果退回到12年前则不然,那时候老母鸡想要进入果园都困难。”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孙建设感叹,4年前,他在北京还做过主题为“敢问果园机械化路在何方”的演讲;2年前,50多台套设备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演示,让他看到了路在哪里;现在150多台设备的集中演示,让他感觉到果园机械已经上道。

    不少专家表示,果园机械虽然已经今非昔比,但受到果园机械品种繁多、果园作业条件差、规模化程度低、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机械还是空白。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戎美瑞说:“河北是水果生产大省,但果园机械化水平仅为21%,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才刚刚起步。”来自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的研究员石志刚感叹道:“本来果园机械就是‘小众’产品,枸杞机械则是‘小众’产品中的‘小众’产品,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够找到对枸杞生产感兴趣的农机企业,来与我们一同对枸杞机械进行研发生产。”

    除了装备少,相关配套技术也存在问题。以植保环节为例,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说:“果园植保作业需要现代化植保设备,但目前施药技术极其落后!当前,我国果园打药方式还以人工为主,植保机械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传统落后的施药方式导致施药量大,雾滴飘失严重,农药利用率低,且施药不均匀。”

    “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关注水果的品质,包括水果甜度、新鲜度等等,亟需水果品质检测分级技术装备以及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智能设备,这些分级、检测工作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经过筛选分级的水果,能够大大提高商品附加值。”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徐惠荣补充道。长期以来,我国水果生产关注品种与生产,却忽略了产后处理,大部分果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后商品化处理率低,处理率不足40%,市场竞争力低下;现多采用人工分级包装或简单的称重分选,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求。

    未来,在农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下,果园机械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