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化晴空

内蒙古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转型发展见闻

作者:贾丹丹 郭辰宗 王贵荣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图为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为庆祝建党97周年,开展“党员之家进嘎查”联学联建活动。

图为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

图为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格日勒图(左一)到遭受旱灾的牧民家中走访调研,并详细询问牲畜草料情况。

  这是一个风云巨变的时代,不主动变革、不谋求驭变之道,就会被时代车轮无情碾压。

  “充满机遇与危险的时代浪潮,是一种势不可挡、碾压式的力量,但把握好了,也是驱使我们不断向前的巨大推动力!”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格日勒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自去年走马上任以来,这位雷厉风行、富有革新精神的领导者,与新一届领导班子凝心聚力,确立“抓党建、促经营”的核心发展战略,以“党建+”引领各项业务发展,带领全行扭转局面、奋力突围。

  崛起的新气象已显现:朝气蓬勃,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员工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经营指标良性发展,经营效益稳步提高;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凸显;服务质效更优,客户满意度迅速跃升……

  短短一年时间,一家曾陷入发展瓶颈的农金机构,通过管理变革、经营创新、文化重建等一系列转型,不仅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还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蒙古包里的“党员之家”

  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

  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过这片土地,临别时留下了“要将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殷切嘱托。
  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记者来到“党员中心户”巴乙斯古楞家,一只小黑狗欢快地摇着尾巴。不远处,几十匹马正吃着草料。在男主人的个人收藏室里,摆放着赛马服、马鞍以及在历届那达慕比赛中获得的十几枚奖牌。

  刚挤完马奶的女主人乌尼尔其其格热情地招呼客人。得知来意,她带着记者,来到一座悬挂着“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联学联建点”牌子的蒙古包。
  深处牧区的联学联建点,是该行与嘎查党支部开展“党员之家进嘎查”活动的场所,也是该行金融知识的宣传阵地。目的是以点带面,让党员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广大牧民学习知识、增收致富。

  “牧民们热情很高,大家一起学习各类知识,探讨致富之路……”乌尼尔其其格对记者说,“很感谢农合行的30万元贷款,家里又买了30多匹马,光是卖马奶就能增加不少收入!”

  蒙古包里的“党员之家”,是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开展党建工作的生动缩影。

  走进该行总行大楼,党建活动室、党建文化走廊、党员先锋岗桌牌……在一处处精心打造的“红色阵地”,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党建做好了就是内生动力,党建做强了就是核心竞争力,党建做实了就是创新发展力!”格日勒图告诉记者,这是该行以“带好队伍,树起金融绿野的红色旗帜”为中心,开展党建工作的三条主线。

  战略方向明确了,该行的各项党建举措也随即落地:加强“党员之家”建设,将党员权利、党员义务、入党誓词、党的政策、党员风采、学习交流、成果荣誉、党建文化“八上墙”;开展“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大讨论,将合格党员标准具体化为20条行动标线、10条禁令底线;明确每周四为各支部集中学习日,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对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利用微信平台打造党员学习阵地——“微信党校”,实现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笔记“三同步”……

  与此同时,在党建引领下,该行各项业务也紧锣密鼓地开展:合理制定《2018—2020年三年业务发展规划》,确保立足长远,稳步前行;深入全行24个营业网点调查,掌握存在问题及发展瓶颈,全面启动网点核心竞争力提升项目;将不良贷款清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方沟通协调,加大清收处置力度……

  做足优势,方能强基固本。通过多方努力,让“党建+”落地生根,与各项业务相生相长,已成为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激活企业活力的“发展密码”。

  马背上的“普惠银行”

  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

  在探寻转型之路的同时,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始终坚守着不变的“普惠”初心。

  “牧民在哪儿,我们的金融服务就要送到哪儿。”该行行长呼和吉日嘎拉对记者说。他回忆称,自己的父亲曾是一名信贷员,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骑马下乡,一走就是几个月。

  那些年月,交通落后,为了服务农牧民,老一辈农信人只能骑马下乡。他们将挎包放到马背上,在茫茫草原上,哪里有牧民,就骑马走到哪里。凭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奉献精神,农信人书写了一段“马背银行”的传奇。

  沿着老一辈农信人走过的草原路,记者来到该行设立的第一家“农信驿站”。

  在一家名为“民新超市”的小店内,牧民苏和巴特正拿着手机,连上超市的wifi网络,专注地观看着一场那达慕摔跤比赛的直播。他身后的墙上,醒目地张贴着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农信驿站”服务指南。

  此时,步履匆匆的钢·宝力道背着书包走进来,在货架上挑选了牙膏、青辣椒等商品。

  “以前,取钱要进城,一个来回就是几十公里。”钢·宝力道一边扫描二维码付款,一边对记者说,“现在好了,有了‘农信驿站’,来买东西时,就能顺便把钱取了,真方便!”农信驿站,是该行传承“马背银行”精神,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实践。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行按照“扩面、提质、树形象”要求,从原有的49个助农金融服务点中,选出经营好、信誉高、客流大的服务点,升级打造为首批“农信驿站”:硬件升级方面,配置智能POS机、扫码付、验钞机、保险柜等办理业务所需的便民机具,配备金融宣传展架、蒙汉双语印制的宣传品、便民信息专栏、便民座椅、急救药箱等配套服务品;软件升级方面,对“农信驿站”负责人、操作人员进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知识、终端操作、资金结算及机具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其可熟练办理取款、转账、查询、代缴费、及贷款发放、还款等业务。

  据呼和吉日嘎拉介绍,升级后的“农信驿站”,是集普惠金融便民点、金融知识普及点、便民信息传播点、信贷服务办理点、电商交易服务点、综合整治高利贷宣传点“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体,能够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草原上的“信合情怀”

  草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在去巴彦淖尔嘎查采访的途中,一场沙尘暴不期而至。

  车子在黄沙狂风中颠簸前行。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没有路,更没有路标。当记者问及会不会迷路时,呼和吉日嘎拉解释说,由于经常下乡,每一条通向牧民家的路,他们都了如指掌,连哪里有坑洼,哪里有大石头,都记得清清楚楚。

  来到53岁的贫困户阿拉腾拉古尔家,三间砖瓦房映入眼帘。年轻时,他以替人放牧为生,家境一直不太好。几年前,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为他捐建了固定居所、买了网围栏,帮扶他有了自己的“产业”。

  “干旱那段时间,愁得厉害,天天盼着下雨。家里的钱全用来买草料,不够吃,农合行给了我2万元贷款应急,还是不够……”阿拉腾拉古尔对记者说,他有70多只羊和2头牛,为彻底脱贫,今年年初还承包了140多只羊,没想到却遇上旱灾。

  记者了解到,六七月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本应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今年却满目枯黄。由于缺乏新鲜草料,许多牧民不得不一再购买价格昂贵的干草料。

  阿拉腾拉古尔告诉记者,他清楚地记得6月28日那天,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都来了,将购买的饲料送上门,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呼和吉日嘎拉介绍说,面对今年严重的旱灾,该行第一时间开展抗旱减灾救助工作:加大对辖区农牧民、农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抗旱减灾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贷;对因旱灾出现还款困难的农牧民,不抽贷、不压贷、不停贷,通过续贷、展期、贷款重组等措施,保证其正常生产生活;在有效满足信贷需求的基础上,对贫困农牧民有针对性地进行捐资救助……

  患难见真情。截至6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抗旱减灾信贷资金1181万元。

  此外,为帮助农牧民化解民间高利贷带来的侵害和困扰,该行专门设立了全市金融系统首家“民间借贷服务工作站”,积极开展综合整治高利贷的专项活动:将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知识、理财知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等编写成蒙汉双语的宣传手册,送到农牧民手中;提高广大农牧户算账理财能力,引导其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农牧民通过追加授信置换高利贷,挤压高利贷生存空间,切实做到守土尽责……

  一股股金融活水流淌在草原深处,一个个暖心行动彰显责任与担当。

  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该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百姓的大爱情怀。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