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寻找供销宝藏

抚触历史温度 守护精神家园

让合作精神永放光芒

4号宝藏:股金证

宝藏档案

  延安南区合作社是在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于1936年12月20日在延安南区沟门创办的。从创办伊始,南区合作社就通过发展农民参股入社来开展合作事业,并为入社农民颁发股金证,作为参与合作的证明。南区合作社广泛联合农民开展合作,对促进边区经济繁荣、支援抗日战争、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合作事业的一面光荣旗帜。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财政问题与经济问题》报告中指出:“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发展南区合作社式的合作运动,就是发展边区人民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毛泽东称“南区合作社式的合作”为真正群众化的合作社。


故事讲述人

赵士清 陕西省延安南区合作社纪念馆主要筹建人

  我1971年在延安南区供销合作社参加工作,1986年调至延安市供销合作社(现宝塔区供销合作社)工作,1994年调至宝塔区商务局工作。1992年,我参与了南区合作社纪念馆筹建工作的文物搜集、陈列方案的撰稿、展馆的布展等工作,与南区合作社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退休后,被南区合作社纪念馆返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文物征集等工作。我个人理解,南区合作社的精神就是: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真正为民。


口述

合作社要“以民为本、真正为民”

  打破限制 股金还是越多越好

  1936年12月20日延安县南区合作社在南区沟门正式成立,当时的南区是一片荒山梢林,人烟稀少,人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整个延安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十分落后。南区合作社最初采取半摊派半自愿的方式,在群众中收集了159.9元(苏票)股金,有社员160人。经过三个月的经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供应了群众迫切需要的生活用品,而且进行第一期结算,共盈利199元,除了用于优待抗属、慰问前线、帮助学校之外,每股分得红利1角8分,使群众初步看到了合作社的好处。

  当时的合作社章程规定“吸收社员入股,每股3角,一人最多不能超过5股;只能入股,不能退股”。这个规定一方面限制了群众入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导致合作社无法扩大股金,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受到制约。1937年2月,第一期结算后,南区合作社面临扩股问题,虽然股金越多越有利于合作社事业的发展,也能给群众办更多的事,但这与合作社章程规定不符,于是南区合作社将这一现实问题向上反映,得到边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取消了入股、退股的限制,为南区合作社扩股壮大铺平了道路。

  打破制度上的限制后,南区合作社开始广泛吸收股金。为了扩大股金,方便群众,南区合作社提出“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不限制股金多少,一律按股分红。社员有困难,不仅允许退股,合作社还可借款帮助”的合作社新规。虽然新规极大放宽了入股的限制,但是在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的地区,小生产的农民手中不可能积攒很多的钱。在这种情况下,南区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了新的扩股方式,就是入股并不仅限于货币,一切有价值的实物如粮食、牲口、柴草、皮毛、甚至麻绳头等等,都可以折价入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个月后股金由原159.9元增加到969元。当地群众给南区合作社送了这样一幅对联:“入股没有现钱柴草也算,包交公盐公粮减轻负担”,横批“真正为民”。

  随着股金数量的扩大,南区合作社的经营能力逐渐增加,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1938年5月,南区合作社社址由沟门迁移到柳林,并新开设了一个营业部、一个饭馆和一个骡马店,还有油坊、粉坊,把沟门改为分社。1938年5月至1939年2月,股金由5毛1股变为1元1股,又扩大了股金4510元,社员达850名,新旧股金8700元。第6期结算,6个月营业额49860元。此时,南区合作社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便从一个专营消费业务的合作社扩大成为拥有4个分社,9个经营单位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实体。

  拓展合作 合作需要广泛联合

  1939年初,南区合作社的组织规模和经营范围扩大了,但由于固定资产增加和物价上涨,致使合作社的流动资金极度缺乏,几个新建起来的营业单位,都因为缺乏资金,难以运转,南区合作社遭遇建社以来第一场严峻的考验,必须找到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为此,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商人,希望通过吸收商人的私人资金,实行合作社民办。

  当时,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有些商人从城里搬到南区的三十里铺等地开起店来。他们利用农村缺少商业网点的机会,故意抬高物价,盘剥农民,还有一些走乡串户的货郎,手里攒着一部分钱,也打算在南区农村开铺子做生意。南区合作社就想与这些商人合伙做生意,利用他们手中的钱扩大合作社的资金。但是这个想法是十分大胆的,也不符合上级办合作社的精神和《社章》的规定。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后,边区政府支持南区合作社试行“合作社民办”。同年6月,南区合作社吸收了7个社员、700元股金,又由南区合作社和区政府分别投资200元和100元,共计1000元资金,在三十里铺建起了第一个合资性质的营业部。当时约定:“入股退股自由;每个社员入股最少100元,最多不加限制;业务性质不限;盈余除酌情提取公积金外,按股分红;工作人员由入股者直接推选,待遇作人份股;工作方针受南区合作社指导,作为南区合作社的分社。”因为这与当时合作社的入社规定不符,所以没有公开称合作社,而名之为“兴华号”,听起来好像是一间私人开办的店铺。“兴华号”开办后,经营情况很好,后来又增设了挂面铺、饭馆、骡马店,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兴华号”也正式改名为“兴华社”,成为南区合作社的分社。

  1939年底,南区合作社对运行了半年的兴华社进行总结,发现民办社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首先,民办社彻底实行了民主制度,社员入股退股自由,社员自己管理社务业务;打破了入社资格的限制,各阶层人民都可以加入,提高了群众办社的积极性。其次,实行合伙的办法,把各方面的钱吸收到合作社里来,壮大了合作经济的力量,扩大了业务范围,节省了政府贷款,满足了群众需要,避免了私商中间剥削,也稳定了市场。再次,解除了有钱农民害怕货币放在家里贬值的思想负担,安下心来参加农业生产,公私双方都有利。最后,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政治影响,群众认为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说的话都能一一兑现。

  此后,在总结兴华社经验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民办社的发展,南区合作社征得边区政府和县政府的同意,进一步提出了“民办公助”的五条措施。一是社员所分的红利政府在征收公粮和其他税收时不计算这部分收入;二是合作社工作人员顶一个兵役;三是公营商店在给合作社批发商品时,在价格上适当予以优待;四是合作社业务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时,可由政府给以贷款支持;五是合作社遇到其它困难不能解决时,政府协助解决。不久,“合作社民办政策”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和推广。

  “合作社民办政策”的成功,是南区合作社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所取得的胜利,同时也为合作社实行全民合作奠定了基础,合作社成为真正的合作社。 


传承

在传承中守护供销人的精神家园

讲述者:延安市南区供销合作社主任 朱旭强

  延安南区合作社成立于1936年12月20日,从一孔窑洞、一条扁担、3名职工、159.9元股金、160名社员起家,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发展成为包罗供销、生产、运输、信贷、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综合性的合作社。它以自己模范的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和表彰奖励。它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时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区供销合作社人,不断改革创新,创造着新的业绩,使南区合作社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近年来,我社继承和发扬老南区合作社的光荣传统和作风,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在“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改革创新,再谱新篇”的指导思想下,抓住了为“三农”服务这个中心,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对近几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整顿规范,重新修订了《章程》,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理、监事会和理、监事长及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和财务管理,明确股权,与农民真正建立了利益共同体。去年,投资6万余元,修缮了徐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子,维修了道路、水渠,新购置了会议室设施。同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资供应,蔬菜种植技术指导,销售信息服务等,使35户社员种植的230亩蔬菜年收入达140万元,户均4万元。今年,社员扩大到57户,预计年收入达300余万元,使全村社员全部脱贫。二是我社原来的小杂粮加工厂规模小,产品单一,包装简陋,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重新扩大了厂房,购置了设备,完善了商标注册和市场准入、产品质量认证等手续,新设计了内外包装,已具备生产条件,年底投产,产品将通过电子商务销往全国各地。

  南区合作社是中国供销合作事业的发祥地,孕育了全国供销合作社文化。我们作为在南区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同志,对传承南区合作社精神,守护供销合作社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社积极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对南区合作社旧址进行维修保护,并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在对南区合作社纪念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加大了文物资料的征集工作,近年征集到各类书籍、资料、照片633件,丰富了馆藏。我社支部书记被评为“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而且,我们加大南区合作社精神的宣传力度,编辑印刷资料图书3本,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史料和纪念文章12篇。我们还加强南区合作社纪念馆管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南区合作社的故事。去年配备了安全保卫人员和监控、消防设施,增加讲解人员,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全年接待参观学习者近万人次。我们将会把南区合作社勇于创新、真正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南区合作社旧址和南区合作社纪念馆打造成全国供销合作社教育基地和全国供销合作社职工的精神家园。 


发扬

延安市供销合作社:开创为农服务新篇章

□ 延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韩景荣

  延安是我国供销合作社的重要发祥地。当年延安南区合作社经过艰苦卓绝探索,很快成长为全国合作社的一面旗帜,被毛主席誉为合作社的模范。

  在南区合作社旧址营业楼的两边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增进民生工与农,发展经济合必做。南区合作社精神始终贯穿着一个最基本的主题,就是放手发动群众,走互助合作之路,靠的就是处处为群众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信念。当年南区合作社坚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那怕是一斗米、一捆柴也可以入股,就这样由一滴滴山水汇聚成一股股涓涓细流,再到波涛汹涌的大河,成为南区人民的“大总管”, 在为发展边区经济、解决延安人民生活供给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几十年来,延安南区合作社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供销合作社人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特别是近年来,延安市供销合作社秉承优良的办社传统,紧紧围绕基层组织、综合服务、市场流通、电子商务等四大体系建设,开展多种模式、多个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公司、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联合社等服务平台的作用,站在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开展生产、生活、流通等综合服务。

  一是坚持恢复供销合作社的“三性”,大力吸收村干部、农村能人,采取入股合作等形式进入理事会,新建、改造基层社21个,使供销合作社更加具有群众性,更加贴近农民,更加融入农村。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引领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3个,大力推动合作社之间联合合作,组建合作社联合社9个,从种植、养殖、加工业到乡村观光游乐等各个方面,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坚持社有企业集团化、股份化之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自身网点和场地,通过动员社有企业内部职工入股合作、吸收社会资本相结合,兴建销售公司、销售门店、电商公司和加工企业,创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382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102个,农贸市场、超市22个,积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销售、定点配送、冷链物流等,2017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额达到63亿元,比2015年增长24%,托管种植22393亩,代耕代种2155亩,统防统治5054亩,测土配方施肥9384亩,农机作业5059亩。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