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香菇小镇里的脱贫协奏曲

作者:欧阳双飞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2018年1月4日早上7点,睡意惺忪刚醒来的刘晓龙,被微信群里的消息惊了一下,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柳林村香菇基地里21个大棚全部压垮,刘晓龙一边联系村支书抢险救灾,一边匆匆赶往基地现场。

  作为全村唯一的产业和大伙指望着吃饭脱贫的产业,刘晓龙赶紧联系对口帮扶单位紧急筹措救灾资金,在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5天就将21个崭新大棚全部建成。而这距刘晓龙2017年12月26日下派至柳林村做第一书记负责扶贫工作,才仅仅8天。

  人大硕士扎身香菇产业

  庙湾镇位于陕西后塬山区脚下,贫困发生率接近13%,保障铜川80万人口饮水问题的沮河从此流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放飞地也在这里。因此,庙湾天然担负着二级水源地和朱鹮生活栖息地保护的重大职责,不得不限制包括种养殖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发展。

  “庙湾一直都有香菇种植的传统,之前是村民零星的。去年我们确定了香菇作为全镇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并致力打造成‘香菇小镇’。”庙湾镇党委书记左晓兵说道。

  作为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从担任第一书记第一天起,刘晓龙就自己担起了这份建设“香菇小镇”的重担。

  要想建产业,资金是关键。“为了能筹集到这笔启动资金,经多方沟通多方联系,最终31万的帮扶资金也马上就到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账户里,速度这么快,我也没有想到。”刘晓龙回忆起来还是颇为激动。有了这笔钱,再加上其他帮扶款,柳林村就在离村支部4公里处的基地建起大棚来。

  “柳林基地是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产业链最全的基地。目前已建成占地75亩的标准化出菇棚121座,带动60户贫困户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香菇产业,每户分红1000元每年。”刘晓龙满脸欣慰地笑着说。

  农大博士引进智力支持

  2017年6月,在完成中国农业大学六年的博士学习后,巨源远被选派到耀州区工作。今年6月,又因脱贫攻坚工作被派到庙湾镇担任党委副书记。

  在庙湾,为了更好参与和贡献香菇小镇的建设,他全部心思都放在“香菇小镇”的发展上,重点则落在香菇产业的技术升级、市场推介等方面。

  “菌种、菌棒是提高香菇质量和产量的第一道保障,香菇的烘干、加工是关系品质的最后一关。有了技术保证,贫困户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再提高。”镇里缺技术,巨源远就通过网络查找信息;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巨源远就主动在周末前往各大科研院校,利用出差的空隙登门科研院所请求专家指导。

  在了解到小镇发展香菇产业缺乏技术和智力支持时,巨源远专门联系各大院校专家请求帮助。于是,从事菌种研究的教授、从事菌棒基质研究的专家、从事食品加工研究的教授纷纷为庙湾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起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市场环节虽位于产业发展链条的后端,但相关工作只能前置,决不能落后。为此,巨源远和镇上干部陆续奔赴北京、江苏等地参加各类市场推介活动,为庙湾镇引来了客商的订单和关注。

  “如何将我们的产业发展‘带’出去,还要将专家资源和技术‘引’进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将尽力在技术、市场等方面为‘香菇小镇’的打造做出应有的贡献。”巨源远说起话来,始终透露出一股专业和严谨。

  香菇小镇初见雏形

  “我们拥有生态环境、区位、水源、资源、气候和人才五大优势,特别是在去湖北十堰、河南西峡考察后,我们对市场的顾虑也消除了,庙湾镇正式确定了打造‘香菇小镇’的战略目标。”庙湾镇党委书记左晓兵介绍说。

  消除了思想束缚后,庙湾镇以“一区四园+N基地”为总规划的特色小镇工程便正式启动。2018年,一期工程计划投资7000万元,规划建设核心区、庙湾镇柳林村、蔡河村、贺家庄村,和包括照金镇北梁及杨山在内的五个香菇基地,年产香菇200万棒。

  建香菇小镇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带动群众脱贫。为此,庙湾镇香菇小镇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通过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分红、“借菇还棒”、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目前已经带动全镇8个村268户群众稳定脱贫。

  如今的庙湾,已经发展起了以柳林为主要基地的香菇小镇雏形,香菇小镇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庙湾镇稳定脱贫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庙湾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具体行动。

  “你们一个是硕士,一个是博士,来种香菇,村民们都觉得很稀奇,你们怎么看?”记者问道。

  “‘硕士’和‘博士’不应该是我们自高自傲的名号,而应该是我们从事扶贫,服务香菇小镇发展的能力和证明。”刘晓龙和巨源远对于这点的看法如出一辙。

(责任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