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销合作体系与供销合作银行:可行性、问题与定位

作者:王曙光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3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一、中国供销合作体系的由来和优势

供销社要搞供销合作银行,这个事三四年前开始发酵,但是到现在这个事还没有破冰。为什么没有破冰呢?我想跟供销社目前的状况有关系。供销社是个什么团体呢?我是出生于70年代初,小时候邻村有一个供销社,对供销社还有非常直观的印象,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到供销社买东西也不是容易的事。我估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前辈们都非常清楚供销社的功能,他是承担农村商品流通这方面的使命。供销社原本并不做金融。原来人民公社时期有三大支柱,一个支柱是生产性的合作社,后来叫生产大队,只管农业生产:第二大支柱是信用合作社,只管金融服务:第三个支柱是供销合作,管的是商品流通,尤其是农资、农产品,土特产和各种日用商品的流通。这三大支柱后来我们称之为“三位一体”。这些年浙江搞得所谓“三位一体”,实际上是把人民公社时期的这三架马车或者三个支柱给现代化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新意。毛主席那吋候,这三架马车发挥了很大的功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基本上仍然可以说是一套很科学的东西。

现在供销合作社体系要搞农村合作金融,甚至要搞供销银行,这里面我觉得既有供销社本身的优势所在,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纠结。优势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供销社最大的优势有这么几个。

第一,网点优势极其明显。很幸运,在改革开放将近40年以来,供销社没有被全部砍掉,尽管改得七零八碎了,各地发展也很不均衡,但是基本的网络还在,供销社跟广大农民,跟农村,跟涉农企业的血肉联系还没有全断。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幸运的,也是保留了一点血脉。

中国现在各省份都有供销社网点,其中地市级的网点大概有300多个,县级网点大概2400多个,每个县都有,基层网点大概25000多个。涉及到的农村合作社,尤其是供销社直接发起的合作社,大概有11万家。中国现在有将近不到100多万家合作社,供销社现在大概占1/10左右。对农户的辐射能力,以及对农企的辐射能力,我觉得供销社在这个领域当中无可匹敌。

第二是客户优势。这么多年以来,供销社已经跟各个地方基层农民合作社、基层农企,包括他自己发起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客户基础很好。我们现在知道,供销社可不仅仅只做农资,实际上它的企业非常多,包括环保类的企业,新能源类的企业,各种有关流通、商贸类的企业非常多,而且我到江苏、浙江、山东这些地方考察,发现供销社的企业实际上实力都蛮强的,只不过在社会上大家还没有形成对供销社这个企业总体的认知,不太清楚。这个恐怕跟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把供销合作这一块儿刻意淡化有关系,社会上对它没有深刻的认知。

第三是信息优势。办银行最大的财富,最大的资本是信息资本,我们老觉得银行是办资本的,是玩金钱的,玩财富的,这是错误的,银行最大的资本是它的信息,有了信息才能办好银行,没有信息银行是办不好的。所以我们现在全国成立了很多家新的银行,比如说前几年,2015年成立了5家银行,这5家银行大多都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些电商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的。这5家银行成立之后,定位极其准确,客户锁定非常精准,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它的信息太发达了。我们的供销合作银行假如要成立的话,我认为最大的财富还在于信息,几十万家合作社,数百万家农户的信息,包括大量涉农企业信息,这个大数据要开发出来,我相信是支撑整个供销合作银行将来风控体系的重要基础.这个事如果不搞清楚的话,合作银行办不好。

二、中国供销合作体系在构建金融实践方面的劣势

但是,供销合作社体系的劣势也比较明显。供销社在办合作银行方面其实是缺乏经验的,从老底子来讲,毛主席时代,供销合作社是不办金融的。最近三四十年以来,供销合作社基本上没有涉足过金融领域。但是最近几年有了变化,什么变化呢?随着农村金融的竞争主体逐渐多元化,供销合作社也在慢慢涉足金融业务,这方面的训练其实已经开始了。大概最近五年左右,我看供销合作社参与金融业务不少,比如说参与发起农民信用合作这方面,山东就有很多尝试。参与发起资金互助组织,参与发起村镇银行,参与发起以及独资建立各类的融资担保机构,我相信都为将来涉足金融业务打下了一些基础,但是我们应该说供销社从经验方面,从人员素质方面,懂银行懂金融的人相对比较少,这是一个劣势。

第二个劣势,供销合作这个系统看起来十分庞大,资产庞大、人员庞大,可是我们大家都清楚,供销合作社其实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组织架构,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尽管是一个正部级单位,但是他对下面的领导还是比较松散的,尤其到了基层,他的纵向管理力量就很弱了。各个地方根据地方的特点各行其是,纵向的一体化的管理效率还是比较低的。这种管理效率低,也有可能影响到将来的风控,风控体系有可能不严密。

还有一个劣势,未来如果要组建供销合作银行的话,我们的定位方面肯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供销合作社这个体系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变迁,基本上已经商业化了,尽管中华供销总社仍然是国际合作社联盟(ICA)的当然会员,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清楚,它跟合作制的要求已经有相当大的距离了,已经不是经典的合作社。前几天我还发了一篇文章, 合作制当中的经典主义或者说原教旨主义与修正主义的争论,中国的合作社很大程度上都应该说是脱离经典主义, 脱离原教旨主义的合作社,或者叫变通的、修正主义的合作社, 但是这个“修正”也有可能是适应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 乃至于文化的状况。换句话说,中国这么多所谓的“假的” 、 或者是不太那么纯的合作社为什么存在呢?恰恰说明中国可能需要这样的合作社。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可能就不适合完全照搬西方的经典合作社模式。但是,当然我们要付出一些代价,什么代价呢?如果这个合作社不是一个经典的合作社,或者离合作制差别很大的话,实际上在运营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这一点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

三、 未来供销合作银行不要走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的老路和弯路

假如要组建供销银行,如果往合作金融这个方向去努力的话,它的体制定位是不是符合合作制呢?会不会又出现80年代我们特别纠结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那种状况呢?农村信用合作社原本就不是合作制,结果80年代非要把它恢复合作制,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走过了很多坎坷的路径,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才确定不要再走合作制的老路了, 要充分尊重现实,要把它商业化,把它改造成为股份制的、 商业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一个银行。现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基本上这个改制已经完成了,它的合作制全没了,资格股全部取消,只有投资股,它就成为一个产权清晰、法人治理完善的现代的商业银行。但是你知道,农信社走过这条道路实际上是很艰苦的,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民社员付出了大量的改革成本,农民社员被迫的、被强制性地退出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比如说当年各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时候,清退这些资格股是没有可商量的,换句话说,我作为一个农民社员,当时作为股东,你要清退我,你要跟我商量,经过我跟你平等契约关系的解除,我才能退出合作社,你单方面是不能把我逐出去的。但是当时费了很大的劲,农村商业银行逐出了所有的资格股,逐出了小的社员, 把它转化为商业化、股份制的架构,这个过程和教训值得我们供销合作银行在组建的过程当中汲取。不要一开始唱一个高调,要组建合作银行,结果里面“四不像”,产权不清晰,吸引大量小农户,或者是小团体的钱,后来由于管理的困难, 又要清退这些农民社员和小股东,我觉得这样的话,对农民是很不合理的,对于供销合作银行也将是一个重大的伤害, 要避免重蹈这个覆辙。

因此,在组建供销合作银行的过程当中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状况来挑选一条最实事求是的路径,不要唱高调,也不要唯政治之马首是瞻,不要为了靠拢政治的要求,就打着合作的旗号去做事, 我觉得没有必要。今天中国整个农村的发展,已经为供销合作银行的成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广大的农民,广大的农民合作社,广大的涉农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他们有庞大的、强烈的金融需求。

现在各种商业银行在县域实际上已经趋于饱和了。从城市的金融需求来讲,基本上是饱和了,这个判断是对的。可是,说这个话实际上也还是不准确,我们大量农村的金融需求还是没有饱和,甚至还是空缺的,有些地方大量的金融空白还是存在的,这个人民银行最清楚了。每年人民银行都要公布一个农村金融服务报告,这些年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可是仍然有那么多地方没有金融服务,或者很少有金融服务,这个我们都很清楚。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 供销合作银行的成立,从总体上来讲,感觉是应该持支持态度的,应该是持积极的扶持态度的,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学术层面,我觉得这个道路是正确的。

四、未来供销合作银行组建的三大核心定位

最后我要谈一点,我们供销合作银行将来怎么定位的问题,定位不好,顶层设计就是一个大问题。有三个定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第一个定位,我们必须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与农民、与农民合作社、与涉农企业血肉联合的这么一个银行。如果脱离了“农”,供销合作银行就没有成立的必要性,我们的比较优势就没有了,我们的立身之本就没有了,这是供销合作银行的倡导者,或者是上层这些决策者都希望看到的一个定位。

第二个定位,我们一定要把供销合作银行定位成一个长期性的、战略性的诉求,我们不要为了争牌照而临时性地组建一个银行,就像当年大家争村镇银行牌照似的,赶紧争一个牌照挂起来,挂起来以后发现,现在中国一千多家村镇银行,大概有一半以上生存得比较困难。当然初衷是好的,但科学的顶层设计还是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安排。所以我们在组建供销合作银行的过程当中,包括各地的供销合作社,也包括供销合作社下面的这些企业家们,我们都不要怀有一种短期的、投机性的、功利主义的想法,急急忙忙赶紧争政策,先挂起牌子再说,而是要有长远的想法。银行是百年大计,建一个银行跟建一个普通公司是不一样的,将来供销银行一旦开设的话,你就不是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了,你成为一个正规的银行,既有资产业务,也有负债业务,就必须拉存款的,你要向股东支付回报,甚至将来供销合作银行还要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这是长远的、战略性的事件,大家千万不要怀有功利的想法,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想法,要把它当作百年大计。我们这些发起供销合作银行的,应该说是先行者,一定要高瞻远瞩地想这件事,要把任何部下们的功利主义想法扼杀在摇篮当中,谁要是有那种功利主义想法, 投机性的想法,就不要让他参与此事,因为这个银行是百年大计,像做任何大企业一样,要有一个高远的眼光。

第三个定位,我们要把供销合作银行最终定位成现代化的、法人治理完善的主体,要产权清晰、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千万不要把它搞成“四不像”。搞成“四不像”,回头修修补补的成本太高了。

从这三个定位出发,我们的基础才能打牢固。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也乐见其成,希望供销合作银行能够早日破冰, 我们又将看到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出现了中国农村金融的版图上,为农民和农村各类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农村的转型发展。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出版经济学著作《中国农村》《中国方略》《问道乡野》《农行之道》《告别贫困》《金融减贫》《金融伦理学》《农村金融学》《金融发展理论》《守望田野》《乡土重建》《草根金融》《普惠金融》《天下农本》等三十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并出版散文集《燕园拾尘》、《燕园困学》《燕园读人》《燕园论艺》《燕园夜札》等。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