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供销合作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提升社有企业竞争能力

总社六届七次理事会议经验交流

作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贵州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和振兴农村经济等中心工作,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以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发展为抓手,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推进经营服务体系上下贯通,社有企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对全省供销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18年,全省系统销售、利润和农产品购进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6%、40.7%和26.6%。

  一、积极组织带动小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针对我省农户经营分散的实际,发挥社有企业带动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产权结合、业务连接、项目扶持、融资支持、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实现小农户与供销合作社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利益联结。支持和鼓励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之间相互参股,建立紧密的产权联结、业务合作和资金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融合发展。2018年,培育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基层社示范社389个,基本实现省级示范社县域全覆盖;新型基层社达到1368个,覆盖全省98%的乡镇。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打通农村流通瓶颈

  针对我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的短板,抓住冷链物流这一重要突破口,按覆盖消费人群150—200万人,辐射半径100—150公里的标准编制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冷链物流)体系发展规划,按照1个省级中心+20个区域中心+N个冷链末梢的“1+20+N”模式,大力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智慧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在建设上采取分层次同步推进方式,省社组建贵州省冷链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冷链物流)体系运营总部,负责全省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的统筹调度;在市州成立“供销马车队”,发展“基地、专业合作社+分拣配送中心”、“中央厨房+销售终端”新型产销配送模式;在县域组建“马邦物流”,开辟县域物流配送线路130多条,建设村级服务站18543个,将物流服务网络延伸至乡村,努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先一公里”。

  三、大力推进产销对接,降低中间环节成本

  针对农村产销信息不对称,省社从改变传统的买进卖出模式入手,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机制。组建贵州绿色农产品流通控股有限公司,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与各市州县社组建农产品上行供应链公司,协同开展仓配一体、原料采购、营养餐配送等业务。依托贵州大数据信息系统和供销合作社配送网络,组织百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高校、中小学、机关、酒店等团体单位开展直供直销,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在贵州省内高校、医院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全面展开,辐射贵阳全市、黔南、黔东南等地,覆盖人群超过30万人,采购的农产品涉及14个贫困县、28个贫困乡的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着力打造农村电商,改革传统销售模式

  顺应现代商业模式创新趋势,推动社有企业由单纯的农产品流通环节向产、供、销全产业链延伸,由单纯的购销差价盈利模式向平台服务、共享发展模式转型。组建贵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贵农网”农村电商平台,在全省实施“电商惠农”工程,引导贵州原生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线上销售平台搭建、线下物流配套整合,以及专场推介、组团品鉴和线下展会等形式,拉动农产品进城和网货下乡。带动全省组建专业电子商务公司58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49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8601个,基本实现全省电商“一张网”,2018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

  五、广泛开展联合合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为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省社积极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努力集聚更多资源,营造更好发展生态。与省教育厅合作,将贵州教育系统农产品需求与供销系统农产品供给渠道优势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大力实施“农校对接”。与省国资委合作,推动下属企业组建“农企联盟”向贵阳市一线酒店开展定向配送,推动农产品直供直销业务发展。与贵阳银行合作,由其出资对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进行信息化改造,将普惠金融服务延伸到乡村。与省农信社合作,让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信社改造,为农村合作金融的规范发展进行路径探索。与省扶贫办、烟草公司、广电网络、人保公司等单位开展业务合作,为社有企业参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手段。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