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社:无形“紧箍咒” 念出“八连冠”

作者:张思 来源:贵港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最近,市供销社获得2018年全区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第一、全区供销社系统集体二等功、3人被评为先进个人等荣誉。其中,综合业绩考核连续8年排全区第一。
 
  2017年,市供销社还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黄品清获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
 
  “这是‘紧箍咒’的功劳。”大家笑着调侃。
 
  “‘紧箍咒’其实就是一套管人、管事、管财的制度。”黄品清认为,“事在人为,供销社改革,首先得在‘人’上做文章。”
 
  彼时,市供销系统85%的员工在供销系统工作超过10年以上,都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兴衰荣辱。当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他们措手不及,没有信心,更没有办法,大家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过日子。
 
  怎么改?“额定目标任务,实行企事业全员绩效工资制,全部任务与工资挂钩。”记者从2018年度三区基层供销社目标任务绩效管理责任状上看到:总分1000分,细化为上项目、企业收益、维护集体资产等数十项内容。“这些制度都是衡量职工一年能够发多少钱的凭据。”黄品清说。
 
  “不行,得干起来。”2012年初,港南区八塘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李伟良坐不住了。自己筹钱将危旧的平房推平,扩大场地建成钢筋大棚结构,租给老板做超市,租金由原来的3万元增至24万元。把之前租给别人做养猪场的地方改扩建成刨板厂。当年年底,八塘供销合作社企业收入增长1.53倍,职工收入增长40%。尝到甜头的李伟良干劲更足。
 
  “在维护企业资产上有加分。”2013年,李伟良将目光投向横岭开发区卖酒坡480平方米的空置地块——这块被遗弃了21年的地块,被附近群众占用建起临时用房、养鱼、种树、种菜。为了把地拿回来,李伟良和职工付出艰辛努力,成功收回使用权,建成板厂材料仓库,当年收上租金5万元。
 
  据统计,市供销社改革以来,三区基层供销合作社共维护企业资产15宗达5万平方米,企业收入达130万元,有力地维护了集体财产和利益。
 
  多年来的衰退,也给供销社造成人才严重断层和短缺。2013年底,该社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职工。
 
  覃塘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李勇鹏便是当年第一批考进来的“新一代供销社”,今年刚迈入而立之年的他踌躇满志。
 
  “那时见活就干,见事就做。小到扫地烧水,大到做项目、跑市场,全干。”2014年,李勇鹏踏进港北区港城供销合作社。那时,刚刚复苏的供销社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做项目,而“老供销社”很难应对新生事物,“新一代供销社”便勇敢地接起接力棒。
 
  “这套无形‘紧箍咒’恰好为我们指引了工作方向。”李勇鹏说。三年后,他成长为港南区湛江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目前,第一批留下来的12名“新供销社”已经全部成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中流砥柱,担任副主任以上职务。
 
  这种任人唯贤制度让“新供销社”干劲十足。去年10月,李勇鹏担任覃塘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分管覃塘街道、蒙公镇、根竹镇三个基层社。由于该片区域没有广阔农田,为了完成4000亩土地托管任务,李勇鹏跳出大家都在做的农田托管思路,另辟蹊径,利用该区茶山、茶园多的特点,联合覃塘和黄练两镇茶厂,成立凤舞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采茶妇女提供劳务信息。今年1月该区“第一采”,就是该合作社提供的劳务输出。
 
  覃塘供销合作社通过加强对绩效考评的任务分解,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活干,分工不分家。其中“覃塘浩业百货升级改造项目”竣工后不仅增加了企业收入,还增加了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2018年,该社绩效排名全市供销系统第二名,企业收入比增5%,职工绩效工资比增22.5%。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