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南浔区社:依托“生态+绿色+科技” 探索渔业全产业链升级

作者:陈 虎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作为传统淡水养殖区,牢牢抓住延伸渔业产业链的“牛鼻子”,不断探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转变传统养殖管理方式,引入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元素,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生态并重、质量与效益并具的渔业发展道路,形成了“苗种+养殖+加工+休闲+服务”的渔业全产业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该区淡水产面积18余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3.4万吨,占全省淡水产品总产量的10%以上,年产水产苗种120亿尾、水产品13万吨、加工水产品1万余吨,年产值30多亿元。
 
  生态先行  织密一张绿色渔业网
 
  一是以跑道串联养殖网格。以“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效应,促进“跑道鱼”生态养殖模式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该区已推广跑道260余条,养殖面积2500亩,预计年底将接近300条,推广数量居全省首位,可年产跑道鱼300余吨。同时,积极推进经营面积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采用跑道养殖技术,计划投资5000万元,培育家庭农场50家,并以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为示范骨干,投资1.2亿元,建设面积1万亩,跑道数量达500余条的“万亩跑道鱼”示范产业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跑道鱼”生产基地。
 
  二是以标准引领养殖技术。“跑道养殖”作为一种新兴高效养殖技术,对养殖户承接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自2016年盛江家庭农场首推“跑道养殖”技术试点以来,为帮助养殖户学习掌握该技术,并为全区跑道鱼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菱湖渔业协会正与省级技术部门联合申报省级跑道养鱼地方标准。同时,委托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展了跑道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试验,经一年多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跑道养殖大口黑鲈技术标准”,并正在申报区级地方标准。
 
  三是以品牌提升渔业品质。以区农合联为营运主体,全力打造南浔淡水鱼区域公共品牌以及“跑道鱼”和“桑基鱼”等品牌,以大品牌带动小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提升南浔渔业整体知名度。“南浔知味-跑道鱼”区域公用子品牌在“上海农产品推介会”“省农博会”等农展会上的亮相,受到了广泛关注,极大提升了跑道鱼的整体知名度,塘边价较普通养殖鱼高0.5-2元/斤,充分发挥了“跑道鱼”品牌效应。
 
  创新驱动 巧布一盘智慧渔业棋
 
  一是建立联盟,创新经营模式。建立南浔区跑道鱼特色产业农合联,成立由区农合联下属企业、渔业企业、去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投资的渔业投资公司,集中收回鱼塘经营权,实现土地大面积流转,统一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并再将池塘返租给农户,开创渔业养殖“拎包入住”的新模式,以“公司+农户”的方式,通过统一苗种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养殖标准、统一信贷担保、统一品牌营销、统一保价收购的“六统一”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订单式生产和抱团式发展。目前已吸纳农户会员50余户,建设跑道200余条,单条跑道实现产值15-40万元。
 
  二是推广技术,优化养殖管理。大力推广物联网+渔业管理模式,实现装备工程化、测控精准化和养殖集约化,推进渔业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引进浙江庆渔堂农业技术公司“智慧水产物联网服务平台”,使养殖户随时通过电话、短信掌握鱼塘实时情况,有效减少了养殖户巡塘次数和作业强度,全程建立科技养殖日志,在降低电耗15%-20%的同时,实现每亩均增收1000余元。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逾万户,服务覆盖养殖面积4.5万余亩,重点监控1000余户,累计服务次数达35万人次以上。此外,运用菱湖渔业协会的鱼病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中国联通4G技术,获取异常预警数据,采集鱼病原始信息,帮助养殖户及时得到鱼病科学诊断和专业建议。每年帮助渔民进行病害症诊断、水质检测1200余次,组织专家会诊20余人次。
 
  三是巧用网络,开拓销售渠道。鼓励支持养殖户运用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从养殖到交易线上线下全场景融合以及全程可追溯的销售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用户规模和水产品精准大数据,对接批发市场和品牌餐饮、食堂、第三方销售平台等,有效帮助养殖户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合理、公正的价格。目前,该系统日交易额约50万元,已有30户养殖户运用该平台。依托产业协会平台、手机APP、农村淘宝等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构建水产养殖、销售、服务大平台。截至目前,已实现水产品网络零售500余万元。
 
  文化融合  绘好一张文创渔业图
 
  一是融合早茶渔业文化。南浔区菱湖镇的渔业产量占全区比重40%以上,菱湖渔业协会利用当地渔民喝早茶的生活习惯,将菱湖渔业协会的服务大厅打造成渔民早茶的定点包厢,将早茶桌打造成渔民互通有无、讨论市场行情、交流养殖经验的平台,通过长期的信息共享,这个小协会掌握了全国市场的大行情,帮助渔民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价格行情,指导养殖品种的选择。
 
  二是弘扬传统渔业文化。借助保护、传承、开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为契机,投资2.4亿元建设荻港渔庄鱼文化产业项目,荻港渔庄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水乡民俗婚庆与摄影、休闲渔业、桑基鱼塘特产、鱼文化书画创作及桑基鱼塘保护区、鱼文化主题表演等产业链,日均接待量达1000多人次, 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荻港渔庄获得“ 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湖州·南浔鱼文化节”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此外,建立了渔业标本展示馆,展示135种淡水鱼标本,建成了农耕渔具馆,展示了船模、船具、渔具、网具等200余件农耕渔具,保存老祖宗的谋生手艺,传承千年渔文化。
 
  三是建设渔都渔创街区。以菱湖渔业协会搬迁为契机,在菱湖镇梦湖古街建立了集南太湖渔业研究院、菱湖渔业协会、庆渔堂、鱼文化展示馆、渔业科普展览馆于一体的“渔都渔创街区”,通过对公共服务、科技管理、信息技术、文化宣传、科普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以渔业为特色、以科技为引领、以服务为目的、以文化为内涵的渔创街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渔业服务水平、生产水平,提升渔民素质,打通了服务渔民“最后一公里”。
 
  保障护航  拉好一条服务渔业线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为推进渔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南浔区制定了《南浔区2017年支持休闲生态渔业精品园和池塘内循环养殖发展实施方案》和《南浔区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计划每年落实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渔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工作,实施“11158”绿色发展工程,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美丽渔场和健康养殖示范户进行政策补助,在省、市补贴比例不变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由原区级财政补贴18%、农户自负40%,调整为区级财政补贴48%、农户自负10%,并对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给予500元/亩的补助。
 
  二是强化金融保障。为降低渔民养殖风险,积极提倡渔业互助保险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保险服务,通过政府承担一定比例的保费,促进渔民投保,降低渔业损失,保证渔民恢复再生产的能力,并在全省率先推行跑道养鱼技术模式政策性保险,目前已承保“跑道”43条,承保面积310.2亩,由人保财险南浔支公司完成承保,合计保费37.9万元。同时区农合联农信担保公司为渔民提供信贷担保,为鳜鱼全程饲料化养殖面积1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已完成授信2.45亿元,发放贷款4727万元。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为更好地服务渔业产业,建立了以产学研联盟为依托、以菱湖渔业协会和菱和综合区综合服务中心两大渔业服务平台为载体、以部分渔业示范主体为基地的“1+1+N”的渔业服务体系。该区深度开展市校合作,建立了浙江大学湖州市水产产业联盟,成立了以33位高校院所专家、23位本土农技专家为主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专家坐诊,现场解决难题,每年提供专家技术指导850余次。同时,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派驻常驻专家3人,为今后的渔业绿色发展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供销合作社主任)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