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作者:刘 瑾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一家主打抹茶产品的茶企,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


  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闭幕。7万平方米的展厅、1500余家海内外企业参展,规模之大、品类之多,充分呈现了中国茶品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展现了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趋势一:品质好茶受追捧

  本届茶博会上,一批不同于传统茶叶的高品质特色茶叶备受追捧。生态茶、有机茶、高山茶、古树茶等高品质特色茶叶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关注,颇具人气。高品质茶叶,成为国内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湖北恩施炜丰富硒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介绍,炜丰在当地平均海拔超过1150米的乡镇发展乌龙茶基地近3万亩,其中官店镇2000亩茶叶基地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生产管理。目前,系列产品已通过QS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高品质茶叶成为销量最好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被认为是茶叶“国际通行证”的雨林联盟认证,也有不少国内企业获得通过。2016年,云南昌宁县翁堵镇与昌宁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全镇3.8万亩的茶园申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并于2017年通过审核验收,成为中国区面积最大、农户数最多的雨林联盟认证茶园。通过雨林联盟认证后,该地区茶叶产业不断向有机化、生态化发展,茶产品可搭载昌宁红茶销售平台直接进入欧盟市场,有效破解了茶农卖茶难题。目前,该茶园茶叶加工企业64家,涉茶农户3510户117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59户7034人,贫困户茶叶产业收入从2014年人均1470元增至2018年人均4500元。茶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帮助了地方脱贫。

  趋势二:名茶还需有名牌

  名茶还需有名牌,做强茶品牌是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本届茶博会专门安排了四个品牌互动区,前后组织80余场品牌推介活动,其中不少都是历史名茶。

  目前来看,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海内外已声名鹊起。我国培育了一批大型茶叶集团,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其中,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600多家,比2005年增加1000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中国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透露,2018年全国茶叶产量达261万吨,农业产值增至2157亿元,茶叶内销达到191万吨,出口再创36.5万吨新高,全行业综合产值已逾6000亿元。

  然而,在这些知名品种之外,我国还有丰富的茶类品种,但却普遍缺少知名品牌。王庆表示,一个开放成熟的市场离不开品牌的引领,品牌战略已成为中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已发展至200余个。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也谈到做强品牌的重要性。“本届茶博会首次开设了扶贫专区,专门展示贫困地区茶叶品牌,不能让品牌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脱贫攻坚。”屈冬玉表示,加强贫困地区茶叶品牌建设,是品牌强农的重要内容,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更加突出质量立茶、品牌强茶、文化兴茶。

  趋势三:茶品升级忙创新

  众所周知,茶叶要用热水泡。然而,茶博会上云南一家企业在调整工艺后,主打“冷水泡茶”,口感还格外香甜,备受欢迎。

  除此之外,数字技术也为茶叶插上了创新的翅膀。比如,竺顶茶业就带来了颇具科技范的产品。扫描茶品包装二维码,手机上就出现了“QyBsm9AMv”一串字符,这不是随意排列的数字和字母,而是为每一罐茶量身定做的。竺顶茶业展示的这项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茶品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这项技术是中国移动联合浙江大学以灵隐寺上天竺20亩高品质茶园为试点,利用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西湖龙井种植、制作等环节的数据追溯,让数据替茶说话。现场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研发的物联网设备能覆盖10亩到15亩的平整茶园,通过这台设备,每一罐成品茶叶都能通过区块链的数字字母码追溯茶叶生长时的气候与湿度、采摘时间、炒制时间、炒茶师等信息。

  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传统茶饮在升级,茶产业的三产融合也越来越深入。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茶氨酸、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新产品势头强劲。

  据介绍,2017年,我国即饮茶饮料产量已达1500万吨左右,速溶茶、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提取物产量超2.5万吨,累计消耗茶叶原料约15万吨,提高了茶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

  此外,茶产业也正从单纯的农业产业,向生态、健康、休闲、生物产业等多个方向开疆拓土。茶业特色小镇、茶庄园、茶叶田园综合体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