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途径和措施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新时代农村改革试验区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而新时代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深入推进,又离不开农村金融改革的助力。
 
  在日前举行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官员回应“农村金融改革在整个农村改革试验当中的助推作用”时表示,“各个相关试验区探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下一步重点是探索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
 
  一方面,试验区内各个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显著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改善,表明此前试验区内的试验,在金融改革方面确实取得了积极成果。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一些试验区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的股权继承、转让、抵押等方面试验,拓展了农村现代产权制度框架,丰富了农村产权理论内涵。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广西田东试验区利用金融改革推动扶贫开发,江苏常州市武进试验区采取地方各级财政补贴的办法来分担农户的保费,建立了巨额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及政府和保险机构联办共保的制度,因地制宜开展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提高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等。
 
  另一方面,“贷款难”“贷款贵”依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即便在试验区内也不例外。这也成了下一步农村改革试验区在金融改革方面探索的重点。因为,要让新时代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此前试验的基础上,有更多突破和创新,以便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子、提供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农村金融改革必须继续大胆探索。而探索重点就是“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一直是监管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引导的重点,此次农业农村部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任重而道远。
 
  这既是因为,确实有些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将心思放在支持和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上,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什么来钱快做什么,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也因为过往的农村要素资源未能盘活,加上农村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单向流入城市,空心化严重,创业者少,产业缺乏,金融需求不足,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有钱找不到可投放的对象。
 
  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两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情况看,在一系列强监管政策作用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正逐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从农村金融需求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改变传统农村面貌,催生新的金融需求。
 
  一方面,乡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乡村公路通了,村组道路修了,机耕路也有了,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的条件正在具备;与此同时,宽带入村,移动互联网覆盖面和网速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的通信和网络条件持续改善;乡村旅游、民宿……城里人和农民出现双向流动势头,农村“空心化”现象开始放缓,农村正变得更加宜居、宜人、宜业,不断吸引城市市民到农村居住、消费和创业。
 
  另一方面,乡村的金融需求也是实实在在的:开农家乐需要资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承租土地、购买生产资料、雇工,这些同样需要钱;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更需要农村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新业态发展需求。
 
  当农村金融机构心无旁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当管理层通过定向降准不断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释放可用资金时,如何让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更顺畅流入农村微观经济主体身上,就需要有关方面“探索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这些“途径和政策措施”,应当能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方面有所突破,以便让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得到更好激发。
 
  作为中央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截至目前,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了中央部署的226批次的改革试验任务,基本覆盖了农村改革各个领域。下一步,新时代农村改革试验区要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硬任务,来遴选试点试验任务,拓展试验内容,扩大试验范围,集成试验项目。而要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就必须更加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在整个农村改革试验当中助推作用的发挥。农村金融改革同样需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大胆试、大胆闯”,力求探索出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以便缓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施。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