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融合特色 推动乡村振兴创新发展

作者:王 勇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齐心村俯瞰图。 资料图

  从“莼鲈之思”到《江村经济》,江苏苏州吴江不仅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共同的乡愁,也浓缩了旧时中国乡村生活的景象。面向新时代,着眼高质量发展,今天的吴江区又迈开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正全力打造江南水乡标杆,将人们对乡村的美好期待逐渐变为现实。

  特色发展:建设“一核七片”八大园区

  园区化发展模式推动了苏州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在推动农业和农村创新发展中,吴江区提出并实施了“一核七片”8大园区建设发展计划——在全域范围内以园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搭建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的开放平台,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项目,切实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现代农业的门槛和风险。

  吴江区下辖8个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计划中,按照既定规划,每个乡镇都要基于自身特色打造一个特色园区。其中,位于东北部同里镇的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里核心区为“一核”,其他七个乡镇的园区为“七片”。

  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里核心区,由同里镇的5个行政村组成,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苏州同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具体负责核心区的农业生产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和园区日常管理。核心区内土地几乎全部集中流转到所在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内,并依托粮油、农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现代型农业企业开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高效设施农(渔)业比例达100%。

  核心区内目前已建成科技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工厂育秧中心、农资配送中心、智慧农业管理中心和吴江现代农业展示厅等“五中心一展厅”,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等专家平台,共引进农业企业近20家,包括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三板”上市农业企业1家。在全国28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同里核心区综合排名第二。

  按照同里的模式,吴江区的其他七个乡镇作为“七片”,也都建起了各自的示范园区,实现了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区3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超70亿元,实现利润超4亿元。2018年全区农产品出口为9672万美元,同比增34.1%,实现了农业生产品牌化、信息化、生态化。

  在平望镇,借助“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10平方米的水池中即可养殖5万斤草鱼;从葱郁的桑园到忙碌的丝绸企业,一根蚕丝成为震泽镇的发展主线……

  融合发展:转换发展动能

  在人们的印象中,江南水乡应是一幅隔水青山渔樵耕织的闲适景象。然而,随着乡镇工业以及水产畜禽养殖的兴起,吴江的村庄也和别的地方一样,工厂与民宅混杂,水网支离破碎,生态环境背负着难以承载之重,农民增收也难以持续。旧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吴江区开启了 “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

  融合发展首先是整治环境,融生态,融意境。

  吴江是太湖明珠,然而,这颗明珠却在太湖上围网养殖达1.72万余亩。为还浩渺太湖水清波荡,2018年,吴江区全面完成了围网移交和渔船拆解工作,当年便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2015年以来,全区拆除阻水坝头217座,新建桥(闸、涵)288座,疏浚河道811条,治理黑臭河道139条,完成多个湖泊整治工程。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万多家,淘汰喷水织机超3万台,中水回用率提升到44.64%,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早在2012年,吴江区便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行动,随后逐步从整治过渡到了长效管理阶段,并编制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制定出康居乡村建设标准,对符合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的村庄进行奖补。同时,选取12个特色田园乡村进行重点打造,2017—2018年全区12个特色田园乡村共实施项目171项,完成总投资4.59亿元。

  为有效融合生态、融合意境,吴江区还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引入了设计师驻村服务,引导和支持设计人员在试点村庄陪伴式、全过程参与村庄建设,严格贯彻既定村庄规划,准确把控村庄建设方向。

  在规划和政策引领下,至2018年底,吴江区共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及以上标准的自然村个数达193个。2013-2018年,美丽村庄建设完成投资约7.64亿元。枕水人家的吴江区,又以“村美业特农民富、水韵桑田稻花香”的崭新形象镶嵌在了连方成片的稻桑果蔬之间。

  融合发展重在发展,要融产业,融文化。

  吴江人文荟萃,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发展都市农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吴江特别强调农文旅结合,讲好一粒米的故事、一根丝的故事、一尾鱼的故事,实现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有机融合。

  1936年,费孝通来到吴江开弦弓村,开展社会调查,写下《江村经济》,让开弦弓村闻名于世。借助“江村”的影响,吴江在全区范围内力推“中国·江村”乡村旅游品牌建设,通过深挖文化、整合资源、完善配套,提升乡贤文化、鼓励发展乡间民宿、共享农庄,实现农研学旅高效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新时代江村经济、乡村振兴实践新样本。

  以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吴江区积极挖掘运河文化、太湖文化、丝绸文化、黄酒文化等具有吴江地域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依托古镇古村资源,全力打造以古纤道为核心、沿线各镇重点遗存为骨干,核心带、辐射带有机结合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格局。

  目前,黎里古镇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震泽镇荣膺“2018年江苏省十佳生态旅游小镇”,“震泽丝绸之路”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通过省级实地验收考评。

  融合发展也是和谐发展,要融扶贫,融带动。

  吴江是丝绸之都,做高品质丝品,需要高质量蚕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太湖流域蚕桑种植面积日益减少。为了保障有稳定的高质量蚕茧来源,吴江区积极协调区内丝织企业响应“东桑西移”号召,深入西南连片贫困地区建立桑蚕种养基地和加工基地,既保证了公司拥有稳定高质量蚕茧来源,又开创了西南连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

  2006年,吴江区盛泽镇丝织民营企业华佳集团,到广西来宾投资建设缫丝厂和服装厂,使得来宾成千上万农户依靠种桑、养蚕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2016年,华佳集团又到国家14个连片贫困地区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流转农业用地2100亩作为示范蚕桑种养基地,带动茨营镇农田年收入由4000—5000元/亩提高到7000—8000元/亩。

  改革发展:组建经营主体实现“政经分开”

  实践证明,改革是破解转型发展中社会矛盾的根本动力。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吴江区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向改革要动力。

  截至2016年初,吴江全区共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257家,实现了社区股份合作全覆盖,股权全部实现固化管理,总资产达84.7亿元,合作社社员为18.09万户,实现“户户持股份,人人是股东”的改革目标,累计按股分红总额6080万元。

  以社区股份合作社为依托,2017年,吴江又启动了“政经分开”试点,组建经营主体,实现了村级经营性资产及其产生的收支划归社区股份合作社管理,集体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及日常管理产生的收支划归村集体管理。

  震泽镇成立湿地旅游文化公司,由湿地片区5个村委会出资成立震泽湿地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平望镇成立庙头农业专业合作社、平望文化旅游公司等经营主体,对片区内资源进行统一收储、统一管理……

  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吴江区又统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组建区级统筹平台——惠村公司,累计投资运作1.715亿元项目,促进村级抱团实现造血式发展。以惠村公司牵头的8个镇级统筹平台,已累计吸纳村级投资3.56亿元,基本保持每年6%以上的投资回报。

  (责任编辑:任智超)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