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产业“造血” 从“脱贫”转向“消薄”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产业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白琦瑛 赵 陆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蓝莓产业在扶贫之余也为乡村旅游打开了局面。图为游客在浙江诸暨上下文村举办的2019蓝莓休闲文化节期间采摘蓝莓。 资料图

  浙赣边界,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棋盘山村村民徐富来正细心照料着他的蓝莓树。“前不久,浙农集团专门邀请了3位资深农技专家来帮我们做技术咨询,真是解决了不少问题。”徐富来告诉记者,在浙农集团的帮助下,十几位种植大户都收到了农技专家送来的“锦囊妙计”。而这只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响应“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2018年,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响应“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通过全资企业兴合集团与球川镇6个村结对,以打造蓝莓种植基地的方式对当地进行产业扶持。其中,兴合集团主要成员——浙农集团揽下了对球川镇3个村的帮扶工作。为切实将蓝莓产业发展成“消薄”的支柱产业,在浙江省社指导下,球川镇去年成立了蓝之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种植蓝莓面积1万亩。公司通过采取“农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帮扶资金折股量化扶贫对象、平台公司全程技术服务、蓝莓果保证保底收购”模式,打造贫困户、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共建共享的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目前已种植810余亩,预计年底前完成1200亩。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临近,如何更好地推进产业扶贫成为关键。“要建立扶贫帮扶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5月30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产业扶贫暨常山团组结对帮扶工作现场会上,浙江省社主任邵峰指出,目前浙江省内结对帮扶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重心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减缓相对贫困。在新阶段,减缓相对贫困的实践要有新转变,扶贫思想体系的核心应从“求温饱、图生存”转变为“求公平、图发展”,扶贫目的应从“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基本生活”转变为“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要确保贫困地区和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不仅要“扶上马”,更需要“送一程”,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在做好省内结对帮扶工作的同时,浙江省社还全面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依托产业扶贫,大力开展蓝莓、长毛兔、茶叶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与四川省、贵州黔西南州等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对口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受到了浙江、贵州、四川等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浙江、四川两省政府将蓝莓作为东西扶贫协作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去年10月,浙川两省供销合作社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并组建四川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北川也成为四川首批与蓝之美公司签订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的县。”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贵丽青告诉记者,目前北川已在安昌、漩坪两个乡镇建立蓝莓种植示范基地600余亩,由浙江省社参股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往北川县的第一批18万株优质种苗已全部栽种,并完成了基础配套设施,建立了打造产业扶贫、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产业扶贫要见实效,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走规模化、品牌化的路子。贵丽青介绍,在建设两个示范基地过程中,蓝之美公司在种苗供应上,按照市场价每株优惠3元,18万株共让利54万元,并承诺保证收购、保质收购,给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同时,蓝之美公司还免费向贫困户、非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和业务咨询,技术人员现场示范种植、蹲点指导等服务,确保蓝莓产业在当地成为支柱型致富产业。据悉,除北川外,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还在四川巴中、雅安,安徽潜山县,江西安远县等地投资开发蓝莓扶贫项目,已完成种植约5000亩。

  在贵州普安县,浙江省社兴合集团下属企业浙江新大集团总投资额17亿元打造了兔业小镇,目前已在当地发展长毛兔养殖户765户,其中贫困户541户;长毛兔存栏量20.86万只,兔毛产量290吨,产值超过5000万元,并辐射周边市县。浙江省社还在贵州金沙县、余庆县、七星关区等地建立茶叶基地约8.5万亩,计划年收购茶叶1.7万吨,间接带动茶农13万户。

  “当前,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冲刺期,各级要深刻认清形势,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前一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问题和薄弱环节依然突出。”邵峰表示,下一步,全省供销合作社将在推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中强化产业扶贫机制、优化结对帮扶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在继续为贫困地区提供长期稳定的扶贫政策、资源投入和保障措施的同时,加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实现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任智超)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