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三”让小农户对接上规模化大生产

作者:王 勇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今年秋收秋种一结束,安徽省怀远县徐圩乡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尚跃就像“走穴”的明星一样,排满了“档期”,被周边乡镇各个村子请去“演讲”,告诉农民“地怎么种,谁来种”。

  这一天,他来到了永红村刘西村民组。

  “尚主任,今年我们家的田都交给你们种!”刚到村口,就见陈栋梁的妻子拍手顿足,像是捧着家里的地要交给尚跃一样。

  陈栋梁在县里一所职业学校当老师,家里有8亩地。平时由留守在家的妻子日常管护土地,农忙时他再回家抢收抢种。夫妻两人都很无奈,抛荒了可惜,种起来又忙又累还收不上来多少钱。听说旁边村子把地交给尚跃所在的供销合作社种,啥事不做,每年1亩地还能分到1000元,陈栋梁夫妻恨不得马上就把家里的地交给尚跃。

  事实上,农村大多数农民家里的情况都和陈栋梁家差不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地若是交给亲戚种,不要钱还好点,要收钱真抹不开面子,还掺杂着人情世故,时间长了再想收回来还可能产生矛盾。至于土地流转,由于前期涉足的人大多不懂农业,更别说规模化种植管理,加之近几年气象灾害的影响,这部分人亏本的亏本,跑路的跑路。因此,哪怕流转费用一降再降,流转市场也难以再现当年的“辉煌”。

  “我今天就是为这件事来的,你别着急,等一会儿生产队开会,我再来讲。”尚跃倒不是卖关子,因为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他要做的事。

  听到尚跃要来,七八十个村民早早地就聚集在村民小组组长家里,只等这位“网红”现身开讲。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已经明确讲了,土地承包权要再延长30年,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基本上就是‘终身制’了。大家不必再担心把地交给别人代种,到头来承包权弄丢了!”这条消息尽管广播电视上早已滚动播送多次,但是经尚跃这么一说,在场的农民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起来,“我们不交给别人,就交给你!”大家迫切希望跟着供销合作社走。

  但尚跃语出惊人,说自己“虽然是为农民服务的,但是不和单个农民谈服务。”他把他这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帮助农民种地的方式概括为“10+3模式”。也就是让农民自己内部协商,大约每10个农户把土地集中到一起,由大家都信任的人牵头负责,成立一个家庭农场,规模大致在100亩至300亩之间,集中进行管理,化解小农户农田面积较小而且位置分散、使用大型机械作业效率低下的难题。以他所在的怀远县为例,基本上一个村民组近百户人家大致能形成5—8个家庭农场。这就是“10+3模式”中的“10”。所谓“3”,是这些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在蚌埠市供销合作社、怀远县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各个家庭农场提供育苗、植保、烘干、仓储和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农民要想享受这些服务,必须找人一起组建一个家庭农场,再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申请加入这3个组织,享受各种服务。”尚跃说。

  正是凭借这一模式,小农户顺利对接上了规模化大农业生产。尚跃所在的徐圩乡已自发组建了24个家庭农场,预计2018年能达到60个。在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尚跃的合作社目前拥有农业机械80台(套)。仅烘干设备一项,一天即可烘干小麦400吨,或水稻300吨。因此,即使今年秋季遇到了长时间的连阴雨,周边单个农户亩均收入不到300元,家庭农场成员的收入却还能达到600—800元/亩。

  “我们在刘西挑了4个人,刘全玲、刘瑞宝、刘瑞华、刘瑞新来牵头成立4个家庭农场。”会场上,尚跃特意看了看陈栋梁夫妇说道,“他们4个,田种得好,家里又有农业机械,而且人品也好,大家可以跟他们商量商量,看看加入哪个家庭农场更合适。”

  “刘全玲,我家加入你的家庭农场!”陈栋梁夫妇当场直接地表态。

  “好!”刘全玲开怀大笑。

  看到规模化服务带来的好处,现在,当地政府也积极顺应农民的需求,在开展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推出了“一户一块田”政策,让单户农民的田块集中到一起,方便他们更加容易地联合起来。其中,刘西村民组的800余亩土地在完成“一户一块田”登记后,已几乎全部纳入到了4个家庭农场中。

  借助牵头家庭农场成立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蚌埠市和怀远县两级供销合作社也在积极改变当地种植结构,从“一麦一玉米”改为只种一季水稻,专注粮食品牌打造,助农实现更高收益。

  (责任编辑:任智超)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