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绿色农资”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质量兴棉”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的通知

作者: 来源:农资与棉麻局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各部局、各直属单位、各主管社团、供销集团各成员企业:

《“绿色农资”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质量兴棉”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已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六届理事会第80次主任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2019年9月26日       


 

 

“绿色农资”行动实施方案

2019—202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生产、供应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业生产和农资利用效率,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是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独特优势和更大作用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在做好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供应服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还存在着经营模式不新、服务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为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加快由传统农资经销商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发20191号文件关于“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和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快形成综合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循环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加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并发挥有效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提升服务绿色农业发展、增强绿色农资供应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应农资流通格局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总结、提炼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优秀经验和模式并予以推广,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逐步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龙头带动,联合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推动跨区域、跨层级企业整合,形成系统整体优势,实现联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

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和遍布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大力推进农资产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资发展格局,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减量化、绿色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1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系统农资绿色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系统农资企业加快研发应用有机、绿色、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加快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及肥药组合套餐,提高优质高效、绿色环保农资产品的生产、供应和推广,促进农资精准投入、精细管理和高效利用。

——系统肥药减量增效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增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推广,力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系统农资企业经营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以终端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主体培育为抓手,着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提升绿色农资供给和使用的针对性和占比。

——系统农资质量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依托“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系统农资企业逐步加大农资质量追溯、农资物联网建设力度,做到“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产业化。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指导,鼓励系统农资企业建设智能配肥站、液体配肥中心、液体加肥站及配方肥生产线,加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推进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加强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广和高效施肥技术模式推广,促进肥料供应结构优化、施肥方式转变和新肥新技术应用扩大,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水平。加强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推广使用。鼓励系统农资企业,特别是大型农药流通企业,积极引进高效低毒农药新品,建设绿色生态农药应用研发中心,扩大绿色农药的使用范围及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和引进力度,研发、推广高效、低毒、水基化、环保型农药新剂型。发展专业化无人机飞防作业服务,推行统防统治、大包装农药,探索农药、农膜包装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进绿色环保农业发展。

(二)推进农资流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一是强化网络建设和平台搭建。加强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推进网络终端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夯实为农服务的基础。二是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增强服务能力。要主动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大胆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三是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产品、理念和模式创新,开展核心产品体系建设、核心零售门店体系建设,增强直供服务、技术支持、托管服务能力。四是加强乡镇惠农生产服务中心建设。要优化服务中心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土地流转、农村电商运营、农资商品供应、仓储物流配送、农产品购销、金融信息服务等功能,向多元化、专业化、综合服务方面发展壮大。

(三)推进农资流通企业服务模式创新。一是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大力参与现代农业种植,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农资企业牵头,组织上下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围绕农资购销、植保联合作业、农机跨区作业等成立服务联盟,为农业生产提供综合配套、系列化解决方案。二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服务。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科学施肥、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探索互助金融服务。要努力搭建涉农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农村互助信用融资模式,拓展金融支农服务。

(四)推进“智慧农资”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智能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系统农资企业加大农资质量追溯、农资物联网建设力度,对于配方肥、高效低残留农药等符合绿色农资行动要求的产品,在农资物联网系统内予以标记和识别,并争取予以政策和项目倾斜。鼓励系统农资企业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投入品,引导各地逐渐摈弃高污染农资产品。

(五)加快系统农资企业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力度。坚持合作经济属性,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为农服务实力为根本,加强各层级社有企业间的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系统内外跨区域、跨层次、跨行业联合合作,鼓励农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资本证券化等方式,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要以投资、参股等利益联结为纽带,推动中国供销集团、各省级农资公司、部分重点市县农资公司、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务实合作,通过股权转让、兼并重组、共同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系统农资企业的资产、业务及经营渠道的有效整合,形成系统内上下贯通、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经营网络和服务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总社部署指导、省级社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实施主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确定企业工作重点,适时开展调研指导,提供组织服务保障,做好监督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支持力度。总社统筹中央财政相关支持资金,为“绿色农资”行动提供保障。各地供销合作社要加强与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绿色农资”行动纳入本地绿色兴农、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考虑,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努力创新支持方式,增加扶持力度。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农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行业自律、信息沟通、诉求反馈等工作。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加快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对绿色农资先进技术研究,加大对农资流通领域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增强从业人员对行业政策的理解把握,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管理的实操水平。

(五)做好经验推广。总结提炼能复制、易推广的先进经验、先进模式,通过召开系统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组织经营创新培训班和现场学习观摩等形式,在全系统广泛推广,推动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质量兴棉”行动实施方案

(2019—2021)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企业作为棉花流通的主渠道,在促进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还存在经营模式不新、流通效率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我国棉业高质量发展、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推进社有棉花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实现质的提升,加快从传统贸易商向现代综合服务商转型,促进我国棉业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的总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发20191号文件关于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供销社合作社在棉花产业中的独特优势,以提升棉花产品质量和经营服务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系统资源整合,形成联合发展合力,通过经营创新、技术升级和服务拓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系统棉花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促进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应棉花产销格局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总结、提炼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先进模式予以推广,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逐步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龙头带动,联合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推动跨区域、跨层级企业整合,形成系统整体优势,实现联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1年,“质量兴棉”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典型示范取得可复制的经验,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系统棉花企业经营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经营水平、企业效益好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既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棉花贸易服务商,也有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小而美”企业,棉花主渠道作用更加突显,棉花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力争优质棉比例从现在的17%左右提高到25%,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品牌成为品质更优、服务更好的代名词。

新疆棉区棉花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力争机采棉率超过60%,系统棉花企业掌控优质资源比例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售价及服务质量高于平均水平,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

内地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初步成功,棉花产量趋于稳定,系统棉花企业数量、规模有所恢复,在保持棉花主业的同时关联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向产业链上下端延伸,促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向产业上游延伸,通过订单合作、土地流转、优质棉新品种研发等模式,加强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帮助引导棉农顺利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积极推动小棉农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棉农提供从种到收的系列化综合服务,实现高质量生产,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同时增强资源掌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产业链下游联合,把纺织企业的需求传导到棉农,按需定产,从源头提升棉花质量,在带动棉农共享棉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同时,促进纺织业竞争力提升。

(二)推动小型机械化落地,促进内地植棉面积恢复。结合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当地农科所为技术支撑,借鉴新疆相关经验,因地制宜,选择适用于内地棉田、绿色轻简高效的小型棉花生产机械,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建立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园区,发挥基层供销社的引领作用,进行规范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内地植棉面积恢复。

(三)促进联合合作,形成系统整体优势。充分利用系统棉花企业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专业优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带动,推进棉花企业跨层级、跨区域开展联合合作、并购重组,并根据供销社棉花企业特点,创新合作方式,探索有供销社特色的、更广泛、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全国性企业带动地方性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以综合业务企业带动单一业务企业,改变系统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的状况,实现系统企业共同发展。特别是抓住新疆兵团综合改革、棉花企业脱钩的契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轧花厂、物流节点布局,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全国的棉花经营服务网络。到2021年,培育3—5家行业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棉花综合贸易服务商。

(四)培育棉花优质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棉花知名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确定“优质棉花”的定位,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以纺织企业需求为核心,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好棉花和好服务;二是把质量做细、做精、做强,加大资源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内部质量标准体系;三是积极参与中国棉花协会的“中国棉花”项目,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工作,把系统棉花企业的经验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力争到2021年形成3—5个质量竞争力强、品牌附加值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增强的供销社棉花品牌。

(五)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棉花物流效率。一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以现有数据和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棉花产业链各环节有效连接,进行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挖掘、整理、分析和应用,提供更专业、全面、权威的数据信息服务,使宏观调控更有针对性,企业决策更有依据,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实现棉花质量追溯等;二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融合线上线下经营,发挥与银行合作优势,重点向降低交易成本、保障资金安全、解决客户资金困难、提供信息服务等方向倾斜;三是升级物流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系统棉花仓储资源,以第三方监管网络和体系为支撑,实现棉花监管和物流配送的智能服务,在为新疆目标价格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化业务,创新棉花供应链服务方式,打造覆盖棉花主要产销区的商品棉物流配送网络。

(六)加快加工装备转型升级,拓展棉副产品综合利用。一是改变传统棉花加工行业生产和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机采棉不断增加的趋势、纺织企业的需求以及棉花企业效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棉花加工向智能模式发展,有效实现棉花加工质量的过程管控,加快棉花异性纤维清理、机采棉高效低损伤清理加工和调湿等棉花加工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满足下游纺织企业对棉花质量指标的个性化要求;二是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棉花加工装备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高效率、环保方向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棉副产品资源,深入挖掘综合利用新模式,提高棉花附加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总社部署指导、省级社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实施主体,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开展阶段性总结,提供组织服务保障,抓好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加大支持力度。总社统筹中央财政相关支持资金,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质量兴棉”行动提供保障。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将“质量兴棉”行动纳入本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考虑,争取相关支持政策。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大调查研究频度,跟踪“质量兴棉”行动方案实施进度。中国棉花协会及各地棉花协会应积极争取产业政策,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企业执行《棉花质量保证体系行业行为规范》,为“质量兴棉”行动营造良好行业环境。

(四)严格风险防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确保棉花企业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筑牢“防火墙”、“隔离带”,防止社有资产流失。

(五)做好经验推广。总结经验,宣传推广,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系统棉花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