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昌黎县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谋发展 担当作为谱新篇

作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河北省昌黎县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改革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因社制宜,坚持从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坚持严标准、高质量、有实效的原则来实施,完成了落实三定方案、明确联合社职能、健全管理模式、成立社有资产运营管理机构、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建立面向“三农”的合作发展基金试点等六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供销社组织架构、服务体系、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水平提升。

  一、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把基层社办成规范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社

  基层社是服务农民的前沿阵地,是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是密切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昌黎县社坚持问题导向,把深化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夯实组织基础,作为专项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下气力抓紧抓好。

  一是提升强社,增强服务实力。对靖安、新集等实力较强的5家基层社,通过项目带动、业务引领,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补齐短板。靖安供销社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开展社区综合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服务农业生产的链条还不完整的现象,因此,县社围绕延伸服务链条,指导靖安供销社成立农机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目前,土地托管面积超过2万亩。

  二是改造弱社,激发内生动力。对龙家店镇、刘台庄镇等8个依靠资产租赁过日子的薄弱基层社,采取两社融合、资产合作等方式,组建主体多元化的新型基层社。专项改革试点中,县社与当地粉丝龙头企业——昌黎县永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龙家店供销社原有低效运转的门市,改建成集粉丝产品展示、线上产品推介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粉丝展销服务中心,既填补了当地空白,又使得该社密切了与当地主导产业的紧密联系。

  三是重新建社,恢复经营服务能力。对基层社空白的乡(镇),采取经营合作、服务合作、资产合作等方式,建立新型基层合作社。在专项改革试点中,依托昌黎皮毛交易市场,联合聚朋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投资100万元,成立荒佃庄供销社特种动物养殖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综合性、精准化服务,促进了我县皮毛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此外,按照服务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探索推进按经济区域建社。

  四是规范运行,健全基层社“三会”制度。结合推进基层社建设,健全完善“三会”制度,先后组织新集、靖安、葡萄小镇、荒佃庄、泥井等13个乡镇基层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为县联社回归合作经济属性奠定了基层基础。同时,密切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联系,由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担任基层社名誉主任,明显改善了基层社发展环境。

  二、坚持开放办社、民主办社,把县联社办成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参与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

  一是确定县社社员代表大会参会代表。对全县17个乡镇逐一走访调研,对基层社推荐的代表人选进行考察,并在广泛征求组织部、农工委、农牧局和乡镇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经营情况好、示范带动性强、地方党委认可、老百姓认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102名,占代表总数的71%,覆盖了全县农业生产经营各领域各环节。

  二是健全县联社组织架构。2018年,县社召开了昌黎县供销社第八届社员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修订的《昌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为今后改革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监事会,17名优秀农民代表进入理事会、监事会,占比高达53%。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理事会、监事会的选举产生,形成了县联社规范运转的组织架构,在民主办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是坚持开放办社。吸纳县域皮毛、果蔬、粉丝等7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优秀家庭农场自愿加入县供销社,充分体现了供销社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实现了基层社、社有企业和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的大联合。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把全县供销社打造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协调运转“双线运行”新机制

  一是明确县社机构职能。2018年,县编办印发《关于昌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机构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县社机关性质为“县政府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事业单位”,内设4个机构,核定人员编制14名。

  二是健全管理模式。优化县社机构设置,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各岗位职责,更好的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对内设机构负责人探索实行聘任制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企业薪酬制度,公开聘任社有资产管理股和发展指导股股长,为社属企业职工打开流动、晋升通道。为每个新型基层社选派1名县社系统职工任执行监事,强化县、基两级供销社层级联系。制定了《理监事会工作制度》、《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用业绩说话的工作氛围。

  三是加强社有资产管理。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根据理事会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社有资产监管职责,制定《社有资产管理办法》,成立供销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下,负责社有资产运营管理、对外投资、股权合作等工作。加强县基一体化建设,将基层社、社属企业人权、事权、财权交由县社统一集中管理,落实“谁经手,谁负责”的债权债务追收管理责任制度。

  四是成立合作发展基金。在省、市供销社和县政府的帮助下,发起成立起步规模300万元的昌黎县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重点投向基层社经营设施改善和为农服务项目建设。基金在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由供销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选择农行进行资金托管。并制定了《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昌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项目投资管理办法》,规范基金财务管理,建立绩效评价和第三方审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营。目前,已谋划、实施了泥井供销社经营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农资运营服务中心、盐业公司仓储设施改建农贸市场等项目。

  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全县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在十里铺乡和两山乡、城郊区,打造果乡中心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产业协会,建设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开展农产品交易、农业植保、技能培训、劳务服务、电子商务和旅游服务等综合性、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发展葡萄采摘、红酒品鉴、特色民宿等新型业态,探索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共建、共营、共享”的合作经营模式。在荒佃庄镇,组建特种养殖公共服务中心,引进中国农科院特养研究所博士团队,为社员及特种动物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疫病化验诊治、饲料原料品配比等综合性、精准化服务,建立毛皮动物疾病系统化防控体系,补齐皮毛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服务短板。在蔬菜产业为主的靖安镇,投资5040万元建成占地1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200余个,现代化育苗工厂7个,打造出河北省十佳名优蔬菜——马芳营旱黄瓜核心产区、冀东技术装备最先进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打造土地托管服务平台。以靖安、新集、“葡萄小镇”等5个基层供销社为重点,积极开展土地全托管、半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4.2万亩。

  三是打造农资经营服务平台。在昌黎县设施农业最集中的新集镇,建设3000平米的昌黎县农资运营中心,拥有农资运输和配送车辆五台,业务范围可辐射昌黎县全境,日销售高峰达21万元。

  四是打造电商服务平台。组建供销为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接阿里巴巴“天猫优品”项目,已建成20家淘宝村级店。优选县域农特副优产品五百余种,注册“渤渔”“廖大姐”品牌,使各类特色农产品成功跻身京津市场,远销江浙、云南等地,累计销售额500多万元。探索“直播+农业+电商”销售模式,创建淘宝店铺──昌黎扶贫特色馆,组建专业团队通过阿里巴巴、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开展网络视频直播,截至目前,累计帮助农户销售黄瓜、西红柿、油桃、粉丝等农产品4万余斤。

  五是打造新型服务平台。创办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福星康养中心,逐步增强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功能。联合人社局打造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逐步完善创业支持、政策法规、培训指导等服务支撑,为20多家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