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让我们同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7年,经历了供销商业三次合并、区域建制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现有社属企业16家、基层社14处、员工5500余人,县社机关现有在编干部职工32人。是山东省18个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区、10个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试点县区之一。近年来,莒南县社在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等部门和上级供销社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和总社系列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总社和省市社的关心指导下,强力推进各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先后被写入山东省委2015年一号文件、列入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总结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11条经验之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莒南县社聚焦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振兴,围绕党建带社建为农务农姓农这“一个中心”,抓住与农民利益联结、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两个关键”,覆盖联合社、基层社和社有企业“三个层面”,打造组织体系、经营体系、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四个体系”的总体思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创新现代流通服务驻乡入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连锁经营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网络。农村商品流通是供销社的传统主业。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抽本经营等因素影响,过去农村中心店、双代店等所谓的网已不成网。到2002年供销商业第三次合并以后,莒南县社发挥合并过来的天元糖酒公司、百开元货公司两家日用品龙头企业和自有供销农资公司的经营优势,整合原有镇村供销网点,“拆掉土台子、推倒黑屋子、建设新超市”,实施县乡村三级连锁经营网络的“十百千”工程,被国家商务部总结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总社誉为“莒南模式、临沂现象、山东经验”,在全国推广。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来,莒南供销守正创新、扩面提质,培植壮大了乐尚超市、开元超市、新联合农资、供销烟花、华宇再生资源五大连锁经营龙头,建设现代化日用品(含烟花)农资配送、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5处,总仓储配送面积3万余平方米。新建改扩建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超5处、3000-1万平方米中型商超7处,设立城区学校和镇驻地直营店136处、村级加盟店1270处,网点还延伸拓展至周边7个县区,有效提升了农村经营服务设施档次水平、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一样的消费品质。

  (二)促进流通模式从日用品农资下乡到农产品进城双向线下线上立体发展。随着电商微商的快速发展,农民对生产生活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此,莒南县社在线下实体经营网络的基础上,引入农村电商微商发展模式,采取同城配送、网购店取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两大日用品龙头建立“开元到家”、“乐尚优选”商品秒杀微信社群,定期开展优惠商品线上秒杀活动,秒杀商品小到萝卜青菜,大到家用电器及汽车等品类,深受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目前,拥有成员8万余人、设立乡村取货点38个,实现线上月均销售490万元。在此基础上,发挥供销社领办合作社的220多处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生产优势,依托供销电商公司开发了供销农服e站网上平台,还在供销e家、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开设网店,推动“产自莒南”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同时,在线下通过“农超对接”、基地直采,每年销售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产品1.5万吨以上,实现了农产品经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现代流通的发展,方便的“买和卖”,优质的服务和环境,线上和线下的连通,都让供销社和农民在“生活端”、“消费端”紧紧的联结在了一起。

  二、创新“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畅通了村集体增收、农民得实惠的新渠道。近年来,莒南县社发挥自身的经营网络、村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农民合作社的生产带动等优势,创新“村集体+基层社+合作社”三位一体模式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探索不同合作模式,共建各类经营性项目,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一)以利益为纽带,合理设置合作模式。一是资产利用式:利用村内闲置大院、土地等资产资源,嫁接供销社经营业务共建经营性项目,村集体通过租赁费增收;二是股权合作式:村集体以资产资源或资金,通过股权、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与基层社共建经营性项目并按比例分红;三是合作经营式:联合村集体开展大宗日用品农资采购和农产品购销等业务,通过团购提成方式增收;四是服务投入式:由村集体组织农产品基地、劳动力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货源、劳务系列化服务,并收取一定组织服务费增收;五是公益投入式:通过争取上级扶持、社会捐赠等,建设与经营项目配套的公益性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节省村集体投入;六是多元复合式:通过一个共建项目,衍生带动多个经营服务项目,从更广层面上培植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点。

  (二)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共建落地生根。一是农村现代流通类:主要包括日用品农资超市、电商网点和合作金融网点等项目;二是规模化基地类: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基地项目,其中加工基地主要对接内外贸企业,依托现有厂房设施,配套购置相关机械设备,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工艺品、草柳编等代工服务;三是服务平台类:主要包括为农服务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其中,为农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耕种管收储加销等全程系列化托管的服务平台。农村综合服务社(社区服务中心),主要在行政、医疗等公益性项目基础上,设置日用品农资超市、土地托管、农产品购销等经营性项目,形成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四是经营或服务组织类:。主要由村社双方组织农民、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建种养殖、农机、加工等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

  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共建项目368个,村集体年可增收680余万元,其中有102个村年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30个村增加5万元以上,供销社也增加各类经营网点210个、新增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加快了组织体系向村级、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被有关领导誉为“建设农村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载体、拓展了农村党建新领域”、“是供销社、村党组织和合作社共赢共利的重大制度安排”。

  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让供销社在和农民利益联结的广度、深度上有了更深的拓展。

  三、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服务“三产”融合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围绕小农生产、零耕碎种、劳动力短缺等现实问题,莒南县社积极贯彻山东省社关于农业服务规模化工作部署,从农业生产服务供给侧着手,以为农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以全程机械化服务为手段,构建贯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一)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拉长服务链条。围绕耕种管收储加销等农业生产环节需求,依托基层社以及领办创办的农机化合作社等主体,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镇级为农服务中心10处,配置农业机械300余台套,其中智能配肥设备10台套、飞防设备14台套、秸秆打捆设备10台套、粮食烘干机9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6条,年托管能力50万亩以上、农产品加工能力7000万吨,农产品冷藏储存能力1000吨以上,日粮食烘干500余吨。土地托管能力从原来耕种、收割收获等单环节托管,到贯穿产前的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种子种苗农资供应、土壤深松深翻,产中的飞防植保、田间管理、收割收获、秸秆还田和打捆回收,产后的烘干仓储、农产品购销、加工生产等农业生产全链条托管服务。

  (二)打造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全资组建了丰禾农业服务公司作为统领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龙头,整合12处基层社设施及镇级为农服务中心资源,在110个中心村依托供销社原有连锁经营网点、新发展农机和种植大户等资源,设立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代办站,打造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一个平台”的整体合力,快速扩大土地托管服务规模,提高农机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社会效益。2018年,全县实现农机作业面积48.5万亩,销售化肥1.6万余吨,购销农产品2万余吨(烘干粮食5400吨),加工红薯、果品等农产品3000余吨,实现营业收入8200万元、利润710万元。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代办站的设立,使近两年的土地托管规模和经济效益增幅达30%以上、成本降低10%以上。

  (三)把就业机会留在农村,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在土地托管、流转或入股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以后,部分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莒南县社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库房、车间等设施富余资源,开展农产品加工、农艺品代工等服务,组织当地村民就近到为农服务中心务工。到目前,除了农时季节性用工以外,还在基层社或为农服务中心设置红薯加工、草莓分拣冷冻、鞋帽加工、手套加工和木艺加工等车间14个,可安置500余人常年就业,人均年可增加务工性收入2万元以上。

  打造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链条,使供销社和农民在农业“生产端”联结得更加紧密。

  四、创新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加快农村“三变”各得其所、利益最大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来,莒南县社聚焦新形势新问题和农民生产生活新需求,勇于担当、创新求变、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者和组织优势、供销社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从农业生产供给侧发力,依托“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实施了以“土地经营权变股权、农民和村集体变股东、供销社一体化托管”的“一二一”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工程,探索构建以农民为主体、以村集体为主导、以土地资源为纽带、以现代农业为抓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组织体制和经营机制。

  (一)先行试点,典型带动。2017年8月,引导板泉镇王武阳村组织468户农户以624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两委”以增溢20.8亩土地和农田水利设施入股、供销社以现金入股,试点共建了全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莒南县为农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农业保险+二次分红”四位一体运营机制,种植风险较小、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小麦、红薯和花生等大田粮油作物,并整建制交由板泉为农服务中心实施全程化托管服务。2017-2018年度实现总产值115.72万元、利润65.25万元,入股土地每亩在获得800元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还可获得盈余分红160元,农民每亩土地960元的纯收益比民间土地流转要高500元以上、比一家一户自己生产经营(含人工)要高出700元左右,利用增溢土地和设施入股也有了稳定的收入,预计2018-2019年度村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第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试点可以说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二)出台政策,强化保障。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出台了《推进“一二一”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专班,出台了支持资金及政策。同时,在《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暂行办法》等重要文件中,都把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部署推进。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农业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部门的购机补贴,水利部门的小农水,纷纷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项目集中、向第一书记派驻村倾斜。这些都为进一步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面上推广打下了基础。

  (三)面上推广,全面铺开。推进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将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纳入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定期不定期调度和召开现场会。结合不同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生产或分红时机,组织镇街组织委员、基层社主任、拟组建合作社的“两委”负责人,进行观摩和交流学习工作流程、建章立制、听取先行试点算账对比,加快面上推广。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6家,入社农户5000余户、入股土地1.3万余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蓬勃发展,犹如一场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战略思想的土地革命,在莒南蔚然成风。其中,道口镇赫家岭全村190户村民751亩土地入股组建了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村民100%入社、耕地100%入股。通过批量采购良种、配方施肥、飞防植保、全程机械化等措施,小麦和玉米平均亩产达1100斤和1200斤,同比增产46.6%和50%,农资成本降低了10%、作业效率提高了30倍,还有效减少了病虫害、霉变发生率,成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样板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让供销社和村集体、农民在乡村振兴的“组织端”牢牢地联结在了一起。

  改革永远在路上,莒南供销社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总社、省市社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守初心担使命为己任,强化党建带社建,继续做实做稳现代流通,持续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实施“为农服务中心+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农产发[2018]4号、农办计财[2019]54号、全国供销总社 [2019] 33号和34号等重要文件部署要求,助推创新农村“三变”改革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在新时代和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紧紧连在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