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撑

作者: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金融是乡村振兴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支撑要素,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同时根据农村金融资源的不同属性和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明确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并培育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金融机构则要创新产品服务,对接农村金融需求。
 
  制定顶层设计和规划。一是注重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注重财政资金对金融撬动的杠杆作用。同时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征信担保体系建设、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等方面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使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不同类型的乡村在振兴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农村金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有所侧重。三是完善农村金融支撑乡村振兴的体系。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改善小微企业、农户、新型经营主的金融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农村更大范围延伸。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打破由于传统金融物理网点难以覆盖更多群体的限制。同时,注重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核心,主要是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则可以为三农解决融资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个金融机构各有自己的优势,要注重金融机构间的合作衔接。
 
  明确金融资源倾斜的重点。农村金融的发展要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金融资源。一是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县域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为农业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和加工业,增强县级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对人口的承载力。二是政策性金融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优先向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引导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小城镇布局,为新时期发展主题性特色小镇和服务类小城镇奠定基础。三是乡村产业发展。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产供销;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等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适应发展新趋势的产业,促进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围绕农业现代经营体系的建设,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主体,促进新兴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组织;围绕载体建设,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新载体的发展。
 
  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一是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要创新方式方法,在进一步加大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评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多维度获取信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对失信群体的惩戒机制,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二是完善担保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广“政银担”、“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等创新模式。围绕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鼓励试点县市针对本地主导农业产业,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政策性担保要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带动,促进商业性担保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两委对农户的组织作用和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合作性担保的发展。三是在提高农业保险保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领域的信贷业务保险;对于大宗农产品高保障保险和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业支持,提高特色种植、养殖的保险范围。(甘源)
 
 
(责任编辑:张晓远)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