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县供销合作社构建村级供销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湖北黄冈黄梅县社 来源:总社监事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今年年初以来,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供销合作社着力探索打造村级供销社建设,到目前已建成不同类型的村级供销社3个,主要做法如下:
  一、构成模式
  (一)村“两委”主导型。分路镇汊湖口村供销社以村“两委”为主导,采取“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方式,联合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成立“黄梅县叉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即汊湖口村供销社),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村“两委”及专业合作社占股15.35%,县供销社占股20%,分路基层社占股5%,入社农户占股59.65%。该社在运营架构上既发挥公司制优势,又体现村级供销社综合服务特色,由村支部书记(主任)兼任总经理(法定代表人),采取“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将全村1400亩水田全部流转到村供销社,实行稻虾连作;流转旱地200亩,打造观光农业。村民一方面享受到每亩不低于500元的保底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到供销社务工再就业,实现二次增收。村集体经济仅此一项增加收入4万元。
  (二)供销社主导型。以苦竹供销社为主导的“苦竹立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即后山铺村供销社),主要从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农机服务、技术咨询、再生稻种植、粮食初加工及深加工等业务。目前,土地流转1200亩,带动3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6户)发展订单农业400多亩。拥有收割机15台、拖拉机16台、插秧机3台。今年上半年社会能人积极响应省社提出“三社”(专业合作社、村级服务社、基层供销社)建设号召,主动参与新型基层社构建工作,利用原苦竹供销社闲置土地,对后山铺分店实施改建。投入资金60多万元,改建后的建筑面积260㎡,其中,生产车间面积210㎡,新上食品加工、烘干、晾晒等机械设备,日产豆粑 1500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馝靓牌”豆粑因其独特的配方和香糯耐煮的品质,深受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人们的喜爱,该社将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逐渐扩大规模,生产黄梅鱼面、芝麻丸等特色产品。
  (三)“公司+村委”共建型。以湖北中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即南北山村供销社)为依托,联合柳林乡南北村“两委”、种养大户和农民,通过资本合作、劳动合作、土地合作等方式,创办“柳林乡南北村供销社”。目前,土地托管、流转300多亩,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种植天麻、黄茶等农特产品,其产品质优品正供不应求,增加了农户收益。
  二、主要做法
  (一)学习经验、思索谋划。中发〔2015〕11号文件下发后,谁来担当发展任务、如何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如何真正把基层社建成集体所有制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等成为了供销合作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4月份,我们组织人员到铜陵市社考察学习,找准了用少量的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联系社会能人与市场对接,达到企业增效率、农民得实惠、供销社争荣誉的打造思路。我们发现,改造原有的乡镇基层社,改制成本付不起、改造时间等不及、再造资金无着落,依靠县社机关人员,到具体经营服务一线不具备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创新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下沉一级,把供销合作社建到村里的思路,力争打造一个,成功一个,再带动一片。
  (二)反复调研,精心设计。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是一种组织形式创新,更是一种制度创新,没有参照模式。我们经过广泛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讨论会,逐步明晰了村级供销合作社的制度构架。在组建形式上,针对带有“地名”、“供销”、“供销社”字眼不能注册的实际,选定以“黄梅县XX农业有限公司”登记注册,对外挂“XX村供销社”牌子;发起人和注册资金上,为体现村“两委”的主导作用,发起人为村“两委”。考虑到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现状,原则规定,注册资金原则上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股权结构和股东构成设定上,为体现集体所有制经济属性,设定村集体资产不低于35%,股东构成设定为普通农户、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了体现与县社的产权联结,又不失去村级社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属性,设定县社适当参股,但不应成为第一大股东;管理构架上,原则上由村“两委”负责人兼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激励约束制度,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监事会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和社务公开,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经营业务上,加强与保险、通讯、快递、水电、交通等部门合作,拓展车辆保险、通讯缴费、快递收送、水电缴费、养老保险费代缴等便民服务。
  三、几点体会
  一是找到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通过“村社共建”,以制度的创新、载体的构建、服务的优化、利益的联结,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开创政府、供销社、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互利多赢的良好局面。
  二是找到可复制推广发展模式的关键点。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问计于民,先行试点,稳妥推进,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发挥村“两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点上的成功推动面上的发展。
  三是找到村级社运营架构设计的落脚点。在村级社发展中,以服务“三农”大局、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深化综合改革要求,明确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级供销合作社的载体作用,明确发展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推动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各方受益,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是找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的支撑点。通过发展基层组织,探索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涉足农业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通过领办创办种植、养殖、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便民服务资源,主动承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职能,积极拓展电商物流、土地托管、金融代办等综合服务, 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助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打造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为农服务平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