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葛盛艺术陶庄,坐落在江苏省宜兴市龙背山下的陶都路旁。这里山清水秀,常年绿树葱郁,修竹叠翠,宁杭高速路从庄前穿过,好一派令人陶醉的江南景象。当我步入陶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林中写在竹匾上的“葛盛陶庄”四个大字有着浓郁的乡野情调,格外引人注目。漫步林间小道,微风习习,令人感到格外的清新和恬静,仿佛进入了“世外桃园”。笔者是应邀前来陶庄品茗、赏壶的,借机采访了陶庄主人、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
葛盛艺术陶庄创建于1996年,在原宜兴紫砂工艺厂著名工艺美术师葛韬先生工作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陶庄以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系、南京大学历史系、上海九木传盛有限公司等院校及名企为文化艺术后盾,集设计、研究、创作、生产和经营于一体。其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客座教授两名,中、高级工艺美术师15名,熟练技工30多名,形成了智囊创作沙龙。
陶庄创建近10年来,按照省(市)委建设文化大省(市)的要求,将茶文化与紫砂艺术紧密结合,现已建设成为国内首家高品位、艺术型、多功能的艺术陶庄,并号称“三吧”:即天然清新翠竹掩映的氧吧;静心品茗悠闲论道的茶吧;赏壶玩陶感受情趣的陶吧。这“三吧”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茶艺友人。陶庄的紫晶陶艺馆,集紫砂艺品之大成,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馆内装潢自然得体,名人书画与壶相映,在轻曼袅绕的佛乐梵音下赏壶,别有一番情趣。陶庄设计和创制的文化产品——“葛盛陶品”,融艺术、实用、赏玩、收藏于一炉,并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艺术品位赢得了国内外市场,作品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华人的青睐。
陶庄艺术总监葛韬先生出生在具有600年制陶历史的壶艺世家,其祖先葛明祥为清乾隆年间的制壶高手。清末民国初,葛氏陶品就已畅销日本名古屋、马来西亚吉隆坡等海外多个城市。葛氏家学渊源,乖承庭训。葛韬先生自幼受陶瓷艺术的教育和影响,少年时期就立下了振兴葛氏陶业的志向。他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工艺的研究,研读过诸多陶瓷名著和历代传世作。1991年进入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造型、原料入手,师从高级工艺师葛陶中研习紫砂壶艺。同时聆听大师教诲,深得大师创作理念、技法和艺术风格之真传,打下了扎实的壶艺功底,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壶艺鉴赏能力。
他的作品,创意文雅,寓意深远,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尤其擅把宗教、哲学、诗词等内容融入壶艺之中,堪称“壶中寓诗,诗中寓壶”之典范。他所创作的“扬州八怪”壶创意新奇,书画富文彩,人物趣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该壶在香港展出时,受到香港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后由香港名流李兆基先生收藏。“爱心”壶捐赠给上海慈善基金会;“韬式茗壶”捐赠给新加坡东华国际狮子会;“鱼跃龙门”壶被上海合作组织选定为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葛韬先生曾应邀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文化和学术交流,并被新加坡收藏家协会、茶艺协会分别聘为陶艺顾问和紫砂鉴定顾问,他为弘扬紫砂艺术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0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称号。他的业绩曾由《世界日报》(美国)、《每日侨报》、香港电视台、香港《文汇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等30多家传媒作过报道。葛盛艺术陶庄既是紫砂艺术文化的立体再现,也是紫砂与诗书画等文化艺术结合的综合体现。我们祝贺他在民族文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
在访谈将要结束时,葛先生为笔者朗诵了著名作家徐风为陶庄写的诗:“赏壶品茗聚贤士,说陶论艺集佳章。”他衷心地欢迎中外宾朋、茶人艺友、收藏爱好者来陶庄品茗、赏壶、玩陶,并愿做各国各地茶艺馆、茶庄的艺术后援,以携手共创新世纪茶文化文明。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