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北京国贸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业内外引起了轰动。10月21日-24日,短短的4天内3个展馆中人流不息,各个展位前都围满了参观者。中外厂商通过各自的茶产品、包装物及泡茶器具分别展示着自己的理念,崇尚茶文化是本次茶博会的一大亮点。
一号馆内,一套黄底金镶边绘有玫瑰花的茶具非常抢眼,这是英国茶店“古典玫瑰园”董事长黄腾辉先生的力作,他重绘了曾为伊丽莎白女皇婚礼设计全套御用瓷器的Joseph A.Bailey大师的图稿,并授权英国百年瓷器名厂Aynsley制造了这款茶具,精致与浪漫的情调将人们带入了维多利亚时代。由于饮茶习惯的不同,英国的下午茶中通常加入牛奶,为了不使茶具在温度变化中损坏,并在强光下保持良好的透明度,尽显玫瑰之魅,茶具的原材料中配入了47%的兽骨。
未进二号馆,古老的云南布朗族茶歌已飘入参观者的耳中,这歌声来自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展台。这个展台与众不同,用一个个装着普洱饼茶的竹叶筒搭建起一道围墙,墙上挂有扁扁的竹制的茶壶,给人以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说这是展台其实更像舞台,布朗族的姑娘和小伙子席地而坐,演绎着古老的制茶技法,吟诵着普洱茶的悠久历史。据六大茶山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女士介绍,澜沧江畔的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发祥地。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源头要追溯到东汉。
去三号馆通道的墙面上有一组大幅图片介绍,主人公是收藏家孙文雄先生。孙先生在英国大使馆工作,对茶叶的包装物及商标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多年收藏。这次展出的有清代的木质茶叶盒;民国、解放初期的铁质茶叶筒,上面绘有中外名胜古迹、历史故事、名人美女。虽然一些铁罐已有锈迹,但其内容丰富、图案精美,饱含了华夏茶文化的韵味。据孙先生介绍,他收藏的茶包装物有1000多种,囊括了全国300余家老茶庄的标识。
三号馆内,“读壶坊”占了半个展馆。读壶,其文化内涵可想而知了。著名的方圆紫砂公司及所属经典陶坊等好几十家陶坊的精品齐聚于此,彰显着紫砂文化的厚重。紫砂大师顾景舟、黄蓉、汪寅仙、鲍志强的作品展柜吸引了众多爱壶人的目光,为博览会重重地抹上了一笔,鲍志强大师的光临和现场指导,更为紫砂文化的弘扬平添了一道色彩。
在《茶周刊》展位的前方,一件设计新颖、美观实用的水族茶艺台受到中外参观者的青睐,这是大唐名壶轩总经理汲运特为本次展会设计的。两端红基色的木条案上彩绘着“藏画”,联结条案的是扁扁的封闭式玻璃鱼缸,缸内金鱼摇首摆尾,十分可爱。这独特的茶艺台旁配有几个藏式木墩,坐于其上品茶赏鱼,为参观者带来了另类的喜悦。英国茶业协会会长William Gorman特意在此留了影,他竖着大姆指说:OK!
还有一事不得不说,那就是北京老舍茶馆在本次博览会开幕式当天晚上,为中外嘉宾举行了一场茶宴,精致的茶点和“龙井虾仁”对茶文化从另一角度进行了诠释,斯里兰卡大使馆带来的异国茶艺风情表演使在座的嘉宾赞叹不已,同时老舍茶馆表演队的精彩表演为茶宴烘托起热闹的气氛。
美不胜收。窥一斑识全豹,茶文化真是说不完的话题,首届北京国际茶博会办得真好,好一个茶博览!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