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易得,佳茗难求”    <br/>——访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

作者:王勇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2004年第15期T1版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0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问:我们都知道,您出身书香门第,在文学和艺术修养上都受了父亲的影响,您的父亲是否也有饮茶的爱好?
  答:我的双亲都喜欢喝茶,过去他们在上海主要是和江浙人一样喝绿茶,也喝红茶,包括喝英式的红茶(加奶或柠檬)。20世纪60年代我们全家移居福州,更多是喝当地名产花茶,70年代后期开始喝乌龙茶,包括铁观音、武夷岩茶。家父是散文作家,曾经写过《佳茗似佳人》等抒写茶文化的散文。
  问:在西单图书大厦开新书发布会的时候,董家耀说,在凤凰工作,经常是十几个小时不吃饭,工作异常繁忙。做电视主持评论工作,因为老是要说话,必然需要大量喝水,能不能谈谈您在凤凰的日常工作状况,比如说,一天的工作流程,以及“茶”在您的工作上所扮演的角色。
  答:我本人现在喝茶完全视环境而定。在凤凰卫视上班,不可能很悠闲地烹水泡茶,只能喝袋泡茶,和香港大部分公司一样,凤凰卫视有自己的茶水间,免费为员工提供三种袋泡茶(乌龙茶、香片和红茶)以及速溶咖啡和柠檬茶。平时我通常买一大瓶日本产的乌龙茶,放在冰箱里,随时倒一杯,就是喝冷茶,一年四季如此。下午通常会在附近的咖啡馆喝一杯黑咖啡,即香港所说的“斋啡”(不加奶和糖的咖啡)。
  问:我读了《解密凤凰》,书上说,生活中您非常爱好喝茶,看上去好象对青茶(像乌龙、铁观音、大红袍之类的)特别钟爱,是不是受了福建老家盛产青茶、爱喝青茶的影响,您还记得家乡一带的饮茶习俗吗?
  答:喝乌龙茶(主要是铁观音)的习惯,是二十来岁时在福建养成的。当时我在一家钢铁厂工作,同宿舍的一个老工人是福建安溪人,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这位老工人是补锅匠出身,他每天都要用自己做的煤油炉烹水,然后按严格的闽南风格泡茶,每次都要请我喝,就这么成了习惯。当时和我来往的一个潮州籍的大学生,喝的则是潮州功夫茶,所以我有时也喝凤凰单枞。福建是产茶大省,武夷山出产的正山小种红茶,虽然不很出名,却是具有特殊香味的红茶,据说是英国女王的最爱,过去听福建外贸系统的朋友说,每年女王都要从福建进口优质的正山小种。
  问:您喝的茶主要是朋友送的还是自己买的?很不礼貌的一个问题:您自己买的茶,一般都是什么价位的?
  答:大部分是自己买的,有时在香港的茶庄买,有时在深圳的茶庄买;朋友们也常常送茶叶给我。一般来说香港的茶叶贵些,不过很少以次充好。以我买得最多的铁观音而言,通常买几百元一斤的,可惜是现在茶叶的价格往往和质量不能成正比。
  问:谈谈您买茶、喝茶的有意思的经历吧?
  答:现在我在香港,在家主要喝铁观音,有时喝绿茶、台湾的高山茶、凤凰单枞或武夷岩茶,最近有时也喝陈年的普洱茶;如果是在家喝下午茶,多数是喝自己磨煮的咖啡,有时也喝正山小种(加奶或鲜柠檬)。家中茶具甚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包括为茶保温的电热垫。喝茶成习惯,即使临睡前喝杯浓茶,也照样入睡。到了外地,有时间我会逛逛茶庄或出售茶叶、咖啡的商店。在伦敦还特地参观了茶博物馆,不过那个博物馆有关中国的部分很简陋,香港的茶博物馆就精致得多。据说杭州有一个茶博物馆,以后有机会我想去参观参观。每次到上海探望父亲,我们都会一起泡茶(一般都是铁观音);常住上海的弟弟也总是用铁观音招待我。
  问:您对中国茶文化、茶业市场有什么看法?
  答:现在喝茶在中国内地已经蔚然成风,不过似乎还不是真正的茶文化,真正的茶文化是和士大夫的清雅情趣相连的,一个浮躁的社会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觉得日本的茶道形式已经完全超过了内容,日本茶不好喝;但是日本的茶饮料是做得很不错的。中国的茶叶市场急功近利,一些名茶图有虚名。现在有钱难买好茶,佳人易得,佳茗难求,呜呼。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