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韵         <br/> ——我所参与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一等奖)

作者:陈念祖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2004年第14期T3版 发布时间:2004年04月2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茶,一个笔画不多,其味浓郁的字。
  茶,一种流传广泛,饮用人数最多的饮品。
  茶,一种博大精深,内涵无穷的文化。
  茶,一个嘉宾云集,经久不衰的节日。
  从仰韶文化时代起,神州就有了野生茶树;自神农氏开始,就有了茶的传说与故事。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成为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其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这10个字概括成关于茶的10个类别,总结了唐以前中国人茶的经验与知识。历经沧桑变迁,经过岁月洗礼,历史的深厚积淀、大众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华独特而有韵味的茶文化,渊源流长,蔚成风气。
  而将千古流传的茶文化,演变成盛大节日的,当数从1994年开始举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了。十载磨砺,年年出新,十年风行,岁岁聚彩,每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渊源流长的茶文化为载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旋律,以茶会友,以茶辅仁,架起了闸北与上海、与中国、与世界紧紧相连的七彩长桥。茶文化的节日在多情的土地上欢畅,茶文化的韵味在沸腾的热土上传播。
  作为大型文艺节目撰稿人的我,从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开始就多年参与这个盛大的节日,特别是历届国际茶文化节的开、闭幕式,本人大都有幸参与,为晚会策划、撰稿等,实在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当茶文化节走过十年历程之际,回首往事,犹在眼前……
  1994年4月17日,闸北公园门前巨大的“壶王迎客”大茶壶流淌源源不绝的茶水之时,从此揭开了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帷幕,也汇聚起五洲四海的宾朋。浓郁的茶香在飘荡,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嘉宾相聚闸北,汇集上海,品茶研茶。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曾浓墨重彩地为茶文化节题写过一个酣畅淋漓的“茶”字,意蕴无尽。
  由我作词的歌曲《中国茶》被选定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节歌,从十年前开始唱响,一直传唱至今。“饮了很久很久,更知中国茶清香胜美酒;品了很久很久,更知中国茶魅力与风流。当春天让我们相聚在申城,香茗醉了四海客、八方友;当滚烫情意在茶中浸泡,尽显古国之神韵、民族的醇厚……”我感谢茶文化节给了我创作的契机,亦庆幸为茶文化节作了绵薄的贡献。
  一年一度春茶绿,一年一回佳节欢。无论在上海名品商厦、上海商城剧场,还是在闸北体育馆、大宁灵石公园等处举办的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年年出新招,届届有绝活,将茶文化内涵发掘得淋漓尽致,我参与其中,激情油然而生。众多与茶息息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仅听一听这些名称:“茶俗茶艺交流,茶文化一条街,……茶文化与精神文明”学术研讨、海峡两岸同胞品茗联谊、茶菜茶点品尝……就感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一叶茶绿艳,一缕茶香浓,一曲茶歌亮,一片茶情深。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比如:评选10项“中华茶文化申城之最”、“茶墨俱香”书画展、茶圣陆羽雕像揭幕、“纪念吴觉农先生诞生100周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世界茶文化风情巡礼、制壶大师赠送自己制作的可注水500公斤的巨型茶壶“东坡掇只”……这一切,让人领略到茶文化的精湛凝重、醇香飘逸。
  古国茶韵聚宾朋,新茶神韵飘申城,是美美茶韵,打响了闸北的响亮品牌,让“茶”与崛起的城区紧密相连;是浓浓茶韵,造就了茶文化的欢腾节日,连接东方都市上海与广阔的世界:是厚厚茶韵,汇聚了五洲四海的新朋老友,弥漫春天的气息,传播中华的文化;是悠悠茶韵,让众多人为此奔忙,为此努力,而我亦属其中一分子,深感欣慰……
  “茶浓把客留,不再挥挥手,美美中国茶,馨香飘五洲”,《中国茶》的歌声还在飘荡。每每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旋律,我依然会为年年相逢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乐此不疲,竭诚奉献。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