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昌,当我面对他时,感受最深的是他的纯朴、坦诚、沉稳和果断。不畏艰难从一个村干部到县委副书记,到南阳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他一直以一个“顽强的智者”自励,无论在哪个岗位李富昌都能很快创新局面,做出成绩。
理清思路谋取发展
1999年4月,他被选派到南阳市供销社任、党委书记主任。上任伊始,他深入供销社系统的层层面面,通过细致全面的调查得出结论:一个是传统观念、一个是企业机制、一个是经营方式,这三点就是供销社衰落下滑的症结所在。供销社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换体制,采取措施,把握形式,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市场经济大潮中。根据南阳供销社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条措施”:
——开发资产。由原来单一的商品经营逐步转向资产经营,启动资产办市场,增值保值增效益,为职工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工资来源;
——加快改革。由原来的单一所有制投资结构逐步转向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积极性,减轻包袱,避免风险;
——拓宽营销方式。由原来的一、二级批发转向源头厂家,争取总经销、总代理,委托销售和销后付款,借鸡下蛋,避免风险;
——贴近三农。围绕县市区支柱产业重点,办好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联合经营共担风险; ——开放办社。发展多种经营,选准项目,招商引资,寻求新的增长点,共谋发展。
明确职责善用贤人
在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中,李富昌意识到:人是第一要素,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为此,他对市社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十二句话”要求:正职要做到“坚持原则思路清,用人要准办事公,精诚团结善协调,决策民主作风正”;副职要做到“找准位置,履行职责,当好助手,演好配角”;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要有坦荡无私的胸怀,要有念人之功容人之过的态度,要有扎实工作勤奋敬业的精神,要有拒功揽过的品质”。使领导班子各司其职,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创新体制 转换机制
“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加快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四项改造”,是李富昌的又一重大举措。他提出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快四项改造步伐为重点,从根本上实现供销社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新思路。
一是改造社有企业,实施抓大扶强战略。先后组建企业集团24家,培育和新建优势企业13家。通过实施放活一般中小企业战略,组建股份制企业2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5家,剥离重组16家,托管6家,整体租赁7家。新增社有资产5900万元,年实现资产经营效益2300万元以上。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社有资产坚决退出,彻底削减亏损源。
市泰丰公司在改制前是连年亏损的南杭浆粕厂,李富昌顶着风险和压力,果断投入社有资金1500万元对其重组,使该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
经过对日杂和土产两个濒临倒闭企业的改造,兴办了“陶瓷批发市场”、“建筑装饰材料大世界”,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创办了“农资批发市场”、“电料灯具市场”,成功托管了“南阳钢材市场”。六大市场年租金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还解决了300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 二是强力推进基层社改造。
近年来,南阳市社全力收缩网点、回笼资金、小社并大社,组建中心合作社。淅川县厚坡中心社组建五年来,通过膨胀规模,滚动发展,新增固定资产280万元,处理经济包袱420万元,连续三年实现利润50万元以上,职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被总社命名为“百强示范基层社”。
对包袱沉重、经营亏损、难以生存的基层社,南阳供销社采取依法破产重组,共破产基层社38个,转岗分流职工8100多人。
三是加速经营网络改造。用现代流通方式,改变传统经营网络。在现有社有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业技术服务部的基础上,南阳市供销社通过设施改造、网络重组、人员培训,构筑新的农副产品购销和农资商品、工业品销售网络。
他们以市、县两级社属企业为龙头,上联厂家保货源,争取“总经销”、“总代理”,下联网络保销售。“双总”商品已达3380种,双总额达4亿元。
目前,全系统已初步形成了开放型、规模化、网络化和有较强竞争力的流通网络体系,已兴办上下贯通、左右联合的县乡村三级超市26个、连锁店298个,加盟店655个,配送中心社41个。西峡县社采取股份制形式,成立了“天福来购物广场”,年销售达1800多万元。
四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积极改造联合社。理顺了社企关系,实施社企职能分开,建立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南阳供销社系统共改造基层社108个,改制面达60%以上;改制社有企业83家,改制面达70%以上。新增社有资本6800多万元(市社直属企业新增3910万元),全系统经过重组整合和新建的网点已达8400多个,经济实力与日俱增。
在推进改革中,李富昌带领市社领导班子成员,以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四项改造”为重点。按照“市场引导,网络奠基,双总扩张,项目带动,工业兴社”的思路,思路围着“农”字变,工作围着“农”字干,服务围着“农”字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参与、服务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参与中与政府贴心,在贴心中得到关心;在服务中与农民连心;在推进中取得了经济效益,从而最终实现了“富民兴社”!
背景资料
南阳市供销社,全系统有13个县市区供销社,198个基层社,87个专业公司,25个大中型商场,11个中高档宾馆,123家社办工业企业,1所学校,3条铁路专用线,7.8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1处国家二类口岸;现有职工51845人,资产总额39.29亿元,年购销总额70亿元。2002年,全系统整体扭亏为盈,一举甩掉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市社直属企业实现了“不欠工资不欠税,不欠利息不欠费,略有盈利有积累,大局稳定争发展”的目标,取得了五年计划三年实现的新成就。2003年总销售44亿元,占省定目标任务的129.5%;实现利润864.1万元,增幅71%;上交国家税费2989万元,增幅124%,整体工作在河南省供销社系统和南阳市流通领域中位居前列。总社领导、省市领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本人因政绩突出,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人事部表彰的“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当地市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