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孟楼村菜农邵光强的蔬菜大棚里,青翠欲滴无刺黄瓜,煞是喜人。邵光强说:“这里的菜都是按无公害标准生产的,不施尿素,不打农药。”据了解,2005年3月,杜堂乡已被山东省批准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乡生产的大棚黄瓜、辣椒已被省蔬菜办授予“无公害蔬菜”商标使用权。现在,广大菜农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标准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都有完善的标准体系。
走在杜堂乡的公路上,深入农户的家中可以了解到,这里家家有大棚,户户种菜忙,棚菜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涌现出一批棚菜专业村和专业户,已经形成了“基地连农户”、“大户带小户”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乡拥有10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25000亩,全乡拥有深冬高效大棚2280个、冬暖日光温室大棚6560个。棚内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苦瓜、辣椒、芸豆等标准化无公害蔬菜。杜堂乡还成立了蔬菜生产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蔬菜产业已成为该乡农村经济的支柱,并实现了蔬菜产业传统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借发展棚菜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
2004年以来,杜堂乡政府立足本乡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按照“以棚兴菜,以菜富民”的发展思路,动员群众大力发展以棚菜为主的蔬菜生产。乡党委、政府领导对全乡蔬菜生产现状进行了多次调研,认为杜堂蔬菜要想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提高科技含量。他们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和种菜带头户多次到寿光等蔬菜生产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同时组织引导乡村两级干部和科技带头户,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大大激发了群众搞好棚菜生产的积极性。该乡徐楼行政村原有大棚450个,今年又新建150个,达到了户均2个棚,全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7000余元,最高可达2万元。
该乡以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为重点,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根据各个时期菜农的不同需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分门别类地为他们举办蔬菜生产培训班,不断推广农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远程教育网络成了菜农解决蔬菜生产问题的“绿色网吧”,促进了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宋楼村蔬菜种植户宋现领在参加该村举办的远程教育蔬菜培训班后,借助远程教育信息站上网查看无刺黄瓜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价格,并通过网上销售蔬菜,年增收2万余元。今年,在宋现领的带动下,宋楼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已达700余亩,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党委、政府还从寿光等地蔬菜办高薪聘请了2名蔬菜专家,并从乡里抽调了10名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与大棚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长年巡回各村,提供技术服务。在棚菜生产的关键时期,聘请省、市、县蔬菜专家、技术人员举办相关专业培训班,每年举办30期以上,受训人数3000多人次。
杜堂乡在实施科学决策的同时,始终坚持“先抓市场再生产,抓好销售促生产”的原则,主动走出去抢市场、抓销售,努力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现在,该乡的无公害蔬菜已成功进驻天津、西安、济南、青岛等10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并与他们建立了稳固的销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