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创办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如何让专业合作社优化升级,发展壮大?一些发达地区的供销合作社走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成功之路。浙江省绍兴市夏履镇创办的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农庄”就为我们提供了生动、新鲜的例子。
夏履是浙江省绍兴西南的一个小镇。相传大禹治水路过这里掉了一只鞋,此地就叫做“夏履”。这个镇有“九山一田”之称,人均耕地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但自然环境保护得好,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生态‘500佳’”。
就在这个人多、耕地少、自然条件好、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有一个新兴的农庄,它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难题,也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这就是在夏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夏履生态农庄。这家农庄在绍兴60多家农庄中颇具特色。这个专业合作社搞得怎么样?在此基础上建成的生态农庄又是什么模样?为此记者特地前往合作社和农庄所在地——夏履镇中墅村进行采访。
种药材“起家”的合作社
说起夏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就不能不提到绍兴县供销社主任凌渭土。中墅村的墅坞自然村以前交通不便,村子小,经济不发达。1999年,凌渭土跟村两委会商量,决定办个药材专业合作社。村里还有200多亩荒山,合作社就发动村民种苗培育、开垦荒山,首批种了30亩的中药材黄栀,种好的药材由县供销社的华通医药公司收购加工。
考虑到药材种植前三年是没有收益的,合作社又开始拓展了山园鸡养殖、办起了占地18亩的野育鳖试验场和两个占地8亩的淡水鱼塘。原本只知道耕田、种菜的农民跟着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忙起了“特别”的农业。
听当地人说,现在夏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有六大基地:一是占地210亩的省重点扶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二是占地18亩的野育鳖试验基地;三是占地8亩的淡水鱼养殖垂钓基地;四是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生态鸡养殖基地;五是占地31亩的果园基地;六是占地6亩的绿色蔬菜基地。
目前,合作社注册总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其中夏履镇中墅村经济合作社出资47.47万,绍兴县钱清供销社出资45万,61户入股社员出资7.53万元。2004年,合作社总资产达到380万元,购销额126万元。
合作社带来什么好处
合作社给当地农民究竟带来什么好处?概括起来说就是:有效利用耕地,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扶贫济困。
合作社要扩大规模,就要争取更多的土地耕种。2004年,合作社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向农户租了22亩土地。农民把田租给合作社比自己耕种划算得多,据了解,出租田地比自己耕种要多收入600元。去年,合作社又向村里租用集体荒地100亩和农户闲置土地20亩,用于新的项目开发。
合作社种养业项目逐渐增多、规模日益扩大,他们也吸收了一些曾担任过村干部的老同志做一些轻便的农活,也解决了一些没有出路的农民就业。仅2004年,合作社就支付给村里农民15万余元的工资,现在合作社每年支付的工资已达20万元。
让记者有点惊讶的是,合作社还为村里做了不少公益事业。2003年合作社投资20多万元,为村里建起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篮球场等;2005年,又投资了20余万元建设村庄大道和绿化工程。
每到过年的时候,合作社都要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200元的慰问金,还为特困户送去了800元的救济款。在村里集体资金紧张,1700多名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医疗保险中遭遇困难的时候,还是合作社及时掏钱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将合作社办成农庄
合作社办好了,让农民种的东西卖得出去、卖得好,收入也多起来。可是,如何把合作社做大,让它的效益更多?绍兴县供销社、华通集团和钱清供销社决定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共同投资创办夏履生态农庄。
怎么才算是生态农庄?简单地说,以前农民搞的是农业,卖的是农产品;而生态农庄的农民搞的是农业,卖的也是农业,让消费者到这里来享受农业、享受田园生活,他们享受的过程,也是生态农庄收益的过程。绍兴县供销社负责人说,发展农庄经济能够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实现很好的对接。
于是,在合作社种植中药材的山脚下、在养殖野育鳖和淡水鱼的鱼塘边,农庄投资400多万建起了漂亮的大楼,大楼里有能容纳几百人的大餐厅,有可以让游客休息的标准客房,有可以洽谈开会的设备齐全的会议室,还有为游客提供台球、乒乓球等娱乐的设施。夏履生态农庄董事长周建华、总经理严爱宝带着记者四处参观,他们高兴地说,我们这里前有鱼塘可以垂钓纳凉,后有大山可当氧吧,在农庄里可以运动、可以休闲,吃的东西也是绿色天然,菜是有机的,甲鱼是野育的,鸡是放养的。
如今农庄已经承包了558亩土地,主营业务包括:药材、果园、蔬菜种植、淡水、家畜、家禽、餐饮、会务等。其中黄栀药材生产基地已列全省重点扶持的五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农庄每年为120余农户推销鸡、笋干等30余万元。周建华和严爱宝还告诉记者,农庄正申报绍兴县的示范农庄,而且是志在必得。
“合作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夏履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错。从这里去绍兴市区半个小时,去杭州一个小时。占着这么好的条件,换成别人,可能会在这里大建工业区。不过夏履镇镇长尹王炳告诉记者,他们限制工业尤其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过去就取缔搬迁了十多家造纸厂和化工厂。
尹王炳表示,利用有利的地理、生态条件,他们要走出一条新路子,而合作社以及在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夏履生态农庄所走的正是他们想要发展的道路。
尹王炳翻开《绍兴县越王峥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夏履生态农庄已经被列入镇里的统一规划。尹王炳说,镇里在这两年为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了一些钱,花了80多万为农庄边一条2000米的小河清淤、砌堤;还打算投入200多万元,从交通干线修一条1公里多的柏油路到农庄所在的山脚下,今后游客来这里就有电瓶车接送了。
“合作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尹王炳说。夏履有毛竹2万亩,以前农民只是挖一些竹笋、砍一些竹子去买。现在镇里按照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民的竹子统一开辟成毛竹基地。这个基地不再是单纯地卖竹赚钱,镇里把住在海拔400多米毛竹基地里的150多户、500多人全都迁到山下,山上的基地都做成了旅游景点,设立了“夏履万亩笋用林观光园区”。 “给竹子搞喷灌,为观光园区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可能投资的,我们用合作社的思路来办事情,就能够把这件事情办成、办好。”
尹王炳还告诉记者,镇里已经注册了“夏禹牌” 商标,今后农庄生产的鸡、鳖等农产品都用这个品牌。以农庄为载体,夏履镇还考虑扩大经营范围,要象搞工业产品一样搞虚拟经济,到丽水地区建设1000多亩的野生菌基地,用这个品牌统一销售,让两地的农民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好处。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