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求生路<br/>——记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供销社主任张娜

作者:马章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新闻》2006年第1977期二版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采访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供销社主任张娜让记者颇费了一番周折,原本约定好的上午采访时间,却因为张娜要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工作而推迟;原本计划好一起吃晚餐,也由于张娜要与银行领导见面而取消……总之,张娜实在是太忙了。
    用张娜的话说:“供销社现在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而能否获得这种支持就要靠我们去做工作。”

临危受命

    惠阳区供销社是惠州市社所属的一个县级供销社,由于种种原因,到2004年,该社欠债总额达到2.9亿元,而在2003年的审计评估时,供销社仅有5547万元的可变现资产。也就是说,惠阳区供销社所欠的债务是其资产的4倍多,属于严重的资不抵债。供销社的办公大楼有3000多万元的资产抵押在银行,10多个供销社下属单位被银行、法院查封;账面上的现金只剩下2000多元。700多名干部职工已经有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600多离退休职工没有入医保……
    面对此情此景,供销社上下都在眼巴巴地盼望着有一个能人将供销社救出水火。2004年4月29日,张娜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她从惠阳区经贸局党委副书记的岗位调任惠阳区供销社主任。
    张娜回忆说:“说心里话,我对能否挑起这付重担也没有底。但是有组织的信任和政府领导的支持,我还是义无返顾地接受了挑战。”
    “五一”黄金周后一上班,张娜就召开了供销社班子扩大会,把问题、设想、方法措施提出来与大家商量。班子统一了思想,认为“供销社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很快,张娜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区委、区政府随后召开了由区委书记、区长等参加的10多个部门会议,专门研究供销社的改制问题。会上,区领导作了指示:“供销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保持稳定,政府将大力支持”。
    然而,面对供销社的沉重历史问题,改革谈何容易。张娜提出要用两个月的时间突破供销社改革的第一关,在7月1日以前筹集1500万元,把全系统所欠的社保医保交清。
    用40天的时间筹集1500万元,对惠阳区供销社来说太难了。张娜尝试着主动找到银行。经多次协商,张娜的真诚见效了。惠州农行终于同意,只要供销社在10天时间内拿出200万元还贷,就让供销社赎回2000多万元的抵押物。
    通过多方努力,供销社终于成功地用很小的代价,换得了大收获。紧接着,张娜又迅速争取国土、规划、财政、税务、社保、劳动等部门的支持,以最快的速度对资产进行评估、挂牌、拍卖。这一招盘活、增值了供销社6000多万元资产。用这笔“救命钱”,供销社很快还清了全系统所欠的社保、医保、职工工资、银行债务。
    张娜长舒了一口气:“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卸下了2.2亿的债务,可以算是轻装上阵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用务实的精神谋求发展

    到2004年底,惠阳区供销社基本完成了改制工作,并迅速把重点转到经济发展上来。他们结合实际,提出了“用务实的精神谋求发展”的工作思路。2005年10月,惠阳区供销社系统召开为“三农”服务现场会,围绕“三农”之所需,服务“三农”之所求,通过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一是创新拓展物流配送业务。供销社在对城乡市场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把市场经营的目标锁定在无公害农副产品上,并于2005年4月在秋长镇象岭村建立了3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动当地农民以加盟点的形式生产无公害蔬菜,供销社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由秋长供销社负责供应化肥和无公害农药,配送中心则按市场价收购加盟点生产的蔬菜。在抓组织生产的同时,惠阳区供销社还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组建起民生农副产品配送服务中心。目前,配送服务的单位主要是酒家和机关单位饭堂,配送业务从开业初期的10多个逐步发展到27个。
    二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淡水镇山子顶的食品厂是供销社60年代建设的一家加工厂,后来由于加工量少、市场变化而多年闲置。为促进惠阳农副产品增值、助农增产增收,供销社想方设法把抵押的厂房“赎回”,兴办了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他们选择引进了惠州东海王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供销社将山子顶食品厂2.3万平方米的厂房、土地作价与“东海王”合作兴办了东海王惠阳食品厂,生产各式月饼、玉米汁、海洋产品、蔬菜、水果以及酱油、调味料等无公害绿色食品。食品厂从生产基地采购原料,自己进行加工,最后通过供销社的配送中心销售出去,形成了一个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系统。
    三是举起合作经济的大旗。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供销社的职能逐步恢复,“惠阳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惠阳区再生资源流通协会”也先后成立,目前正在筹备成立的有“惠阳区烟花爆竹流通协会”、“惠阳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以及“淡水社区综合服务社”等三个专业合作社。为了配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惠阳区供销社计划今年再兴办9家农家店、一家田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0到至15家农资配送加盟店,让供销社的商品流通网络紧紧地“网”住农村市场。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