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县供销社为新农村奠基搭台

作者:吴震 来源:2057期2版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山东莒南县供销社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纪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和谐社会过程中,曾经是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现在的情况如何?现在和今后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

  最近,记者在山东莒南县了解到,该县供销社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项改造”的要求,大力构建农村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受到了农民的衷心欢迎和拥护,赢得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信赖,重新确立了供销社在农村中的新地位和新形象,展现了供销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成功典范。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苏鲁交界处,有1 8个乡镇,759个村(居),9 9万人口,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全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多年来,莒南县供销社致力于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效,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百千”工程:让网络覆盖全县乡村

  2002年6月份,莒南县将县商业系统并入供销社。县供销合作社根据全国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决定充分利用县域内的经营资源,建立为农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体系。他们制定了建设“十百千”工程的方案,即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城区发展10处新型业态的大中型商场、100处乡镇连锁店、1000处村级连锁便民店。县委县政府批准并支持了这一方案。县供销社按照“巩固城区、下伸农村、拓展周边、形成网络”的推进思路,组织指导所属公司和基层社全力参与“十百千”工程建设,除在城区改造完善几处商业设施之外,重点在农村展开。在乡镇驻地,结合小城镇建设,由基层供销社对商业网点作彻底改造,投资建设日用品超市和农资经营网点设施,由公司开办直营店;在各个村庄,由基层供销社对经营网点进行改造和建设,发展加盟店,将其纳入连锁经营的网络之中。在发展经营网点的同时,日用品和农资公司不断加强商品配送功能的建设。目前,全县已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在城区发展大中型商场12处,在乡镇开办连锁店116处,发展村级便民店1002处,并建起了适应发展要求的日用品和农资配送中心,由此形成了覆盖全县所有乡村、服务所有农民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并形成了以公司为核心运作、由基层供销社组织推动、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洁净的商场、规范的服务、安全放心的商品吸引和凝聚了农民,让农民享受了城里人的生活。

  现在,该县经营服务网络的发展已突破县域,与周边县市供销社合作,先后在临沂的河东、临沭、沂南和日照的东港、岚山等5个县区的乡镇驻地,开办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23处,发展村级加盟店15处,通过联合发展,正在形成区域性的经营服务网络。该县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

   “十百千”工程:让网络与专业社对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县供销社依托其直属企业、基层组织和有关经营项目,组织领办了十几处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面对农民自愿组织的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该县供销社根据新形势的需求开展服务,并探索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

  2005年,县供销社联合各行业协会及较大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起成立了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并提出了实施第二个“十百千”工程的计划,即在全县建设10处农产品行业协会、100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处优质农产品基地。此举迅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之后,供销社在组织行业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培植各种服务功能。为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服务,联合会成立了信用担保公司。除供销社与部分合作社出资外,县财政提供100万元予以扶持。目前担保公司正在着手开业的筹备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该县供销社将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对接,对发展生产、助农增收显著产生了效果。

  一是供销合作社利用连锁经营的工业品网络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年多来,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几个网络公司已建立各类果品基地2万多亩、樱桃基地1000多亩、辣椒基地300多亩、大蒜基地200多亩,全年采购并销售当地农产品3亿多元。与此同时,围绕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民组建了禽蛋、辣椒、大蒜、樱桃、蔬菜、果品等25处专业合作社。天添乐超市公司和文疃镇供销社联合果业生产经营大户成立的果业合作社,从2004年开始每年向南京苏果超市、上海大润发超市等销售鲜桃100多万公斤。

  二是供销合作社总结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经验,组织农民培训,引导并帮助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今年7月份,在省、市供销社的帮助下,县供销社启动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工程。第一期培训,组织180多名农村优秀的商品经营者和村支部书记,听取8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联合农民共同致富的经验介绍,培训之后有16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继成立。同时,县供销社联合相关部门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举办了多期生产技术培训班。

  三是建立完善组织体系,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我服务、联合发展的平台。由基层供销社利用扎根农村的优势,在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组织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建立协会或联合社,县供销社则在全县范围内组织行业协会,形成有序的经营服务体系。该县的花生是拥有40万亩种植面积的行业,专业合作社收购社员的花生并组织统一加工,基层供销社发起建立的花生协会则按照订单的要求进行检验并组织出口,县花生协会在良种鉴定推广、基地安排、市场预测、技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

  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人们说,农民生产是专业化的,需要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民生活则是综合性的,需要提供综合服务。莒南县供销社在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同时,联合有关方面,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在日用消费品超市,大都设立了图书音像、邮政代办、医药以及通讯等代理业务专柜,移动通讯等公司与农村流通网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借鉴连锁经营方式,再生资源、农机具、家电、烟花爆竹等业务以至居民生活用的液化气,也实现了连锁经营。

   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对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综合需求产生了整合和带动作用。县供销合作社从去年开始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试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以日用品和农资超市为基础,一般设置餐饮、娱乐、洗浴、理发、医疗、维修、健身以及家政、劳务、技术服务等项目,有条件的还办起了幼儿园。建设资金,采取供销社出资、职工集资、经营者预付资金等多渠道筹集,县财政予以适当扶持。其建设用地,以利用供销社村级中心店的场地为主,位置偏僻的与村两委协商置换,有的则直接利用了村两委的大院,或由镇村提供闲置的土地。服务中心由基层供销社在村两委的协助下实施统一管理,日用品和农资超市纳入网络实行连锁经营,其他经营项目以招标方式吸引优秀的经营者进入。目前,全县正在规划建设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达48处,其中16处已建成投入使用。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农民社会生活的载体,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建起社区服务中心的地方,农村集市都纷纷向其靠拢;魏家潘店村村支部通过与村民的宅基地置换,将村两委大院搬过来与服务中心连为一体;一名供销社的老职工投资30多万元在李家桑园村建设服务中心,并让两个在威海市工厂工作的孩子回来一起管理运营。目前,有关方面正在总结试点经验,组织有关部门全力参与配合,使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为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载体。

  人们看到,由莒南县供销社牵头构建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发展,直接惠及了全县百万农民,产生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供销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城乡之间、市场与农民之间、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急需一个纽带和桥梁,供销合作社应当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有关人士认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有机融合,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基石和舞台。它必将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