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山县:金陇育出“金蚕豆”

作者:董显儒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118期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7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甘肃省武山县供销社企业——金陇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强化以蚕豆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使蚕豆、小杂粮、蔬菜的购销及加工业务,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开始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

  2006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并取得了农产品出口资质,显现出公司“围着农民转,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态势。 

  武山县南部山区及毗邻的漳县、岷县、礼县是高寒阴湿地区,适宜蚕豆生长,这几个地区的蚕豆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公司把发展定位在以蚕豆为拳头产品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上。他们培育蚕豆专业合作社,建设优质蚕豆生产基地,开发蚕豆系列品牌产品,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服务体系。

    针对蚕豆种植耕作水平低、品种单一退化、产量低、品质差、销价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金陇公司经过考察论证,投入扶持资金20多万元,引进日本大白蚕豆、云南双青蚕豆和临夏大白蚕豆等优良品种,连续3年在南部四乡推广种植1.5万亩。平均亩产300公斤,亩均增产80公斤,总增产量1120万公斤,使当地农民年增加收入210万元。

    公司还根据地域,采取“支部+专业社”的形式,组建了4个蚕豆专业合作社。为了鼓励、保护入社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公司对引进的种子每公斤补贴0.4—0.8元,由各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严格按《蚕豆丰产栽培技术标准》种植,并签订收购合同,承诺在蚕豆收获后按高出产地市场每公斤0.2元的保护价全部收购新品种蚕豆。同时,他们还聘请植保、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为入社农户开展了病虫害防治服务。

    他们还从浙江引进先进炒货设备,开展蚕豆等小杂粮的深加工,开发注册了“瑞德园”牌系列炒货商标。2005年加工生产蚕豆、青豆、黄豆等品牌产品300多吨,实现产值90万元。2006年,购销蚕豆1500吨,加工销售蚕豆仁、蚕豆瓣350吨,一部分出口到中东、北美、东南亚等地,创汇达18万美元。另外,剥皮加工蚕豆仁、蚕豆瓣也带动了农户1680多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0万元。加工剩余的蚕豆皮等下脚料又带动邻近村庄的养牛专业户和蘑菇栽培户109户。

    为了开拓市场,公司每年在蚕豆收购旺季前,都派人奔赴全国销售市场找买家,签订单。在蚕豆最大的销售市场长沙市设立“窗口”,蚕豆收购量的60%都是通过这一“窗口”销售的。公司还与四川两家豆瓣酱厂“联姻”,为厂家提供生产原料。

    公司还实现了网上交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指导业务经营,协调与各蚕豆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的购销价格。

  合作社使武山县农民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单家独户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由“跟着感觉种田”向按照订单种田转变,由春天愁种、秋天愁卖向农民管种、龙头企业管销转变。    (董显儒)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