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社主任:“发展为农”是我们的信念

作者:郑劭清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第2182期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本报首席记者郑劭清)“牢记三农的使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供销社的《万丰之歌》这样唱道。

  万丰集团是萧山区社的直属企业,2006年位居全国最大1000家大企业集团第884位。

  “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发展为农。”《万丰之歌》词作者、萧山区供销社主任兼万丰集团董事长楼增明说,“要为三农服务,供销社必须要有经济实力;供销社办企业要反哺三农,没有反哺,合作社生命力不能长久。”

  “上网应该成为一种经营理念”

  见到楼增明时,他刚从清华大学上完MBA课程回来。今年年底,他将进行论文答辩,完成为期两年的MBA学习。谈到MBA学习,楼增明感触良多:“感觉太棒了!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既拓宽了视野,也更新了观念。”

  “供销社职工队伍一个普遍问题是知识更新太慢。这样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挑战,也谈不上为农服务。我们提出发展为农,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楼增明意识到,越早认识到信息管理,就越能获取更大财富。他非常关注互联网建设,萧山区社很早就建立了网站,一方面搜集发布各方面有用的信息,一方面在局域网里开设论坛,让广大干部职工都能自由发表意见,为供销社发展献计献策。 

  “供销社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如果每个人能把智慧、潜能激发出来,发挥的效能将是巨大的。”楼增明说,“上网应该成为一种经营理念。”

  萧山区社外贸公司的网站接入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借助网络平台推介萧山供销社的产品,同时进行进出口贸易。网站建成仅半年,外贸公司就跟美国、巴西、俄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网上外贸经营额上个月就达90多万元。“这仅仅是迈出第一步,今后我们可能有900万,甚至上千万的营业额。”对此楼增明充满信心。

  “别让开放的合作经济封闭起来”

  “合作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但运作时往往却封闭起来。”楼增明说。

  许多地区供销社都存在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老化、优秀人才进不来等现象。楼增明自己率先攻读MBA,萧山区社攻读MBA、专升本、参加大专学习蔚然成风。他们还加强系统培训,全年内部培训突破5000人次,有650人次参加外部培训。

  近年来,区社引进人才越来越多,“名牌大学毕业年薪6万以上、硕士7万以上、博士12万以上。除此之外,还有绩效收入。”楼增明说,“现在萧山区社有博士、硕士,有高级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我们引进的一批又一批人才,两三年后就能成为供销社的中坚力量。”

   如何管理好这个人才接踵而至、素质不断提升的团队?楼增明的回答是:“要把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对立转移到人与制度的矛盾对立。”

   萧山区社有100万字的规章制度,涵盖财务、审计、投资、融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守则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制度一旦定下来,就不轻易更改,不管是谁都要照章办事。比如他们对办公行文出现错别字有惩处规定,一次办公室写错了一个字,办公室主任照样被扣了工资。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楼增明的脑子里始终有一条脉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不断加大反哺三农力度。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经济组织,有合作经济特殊性的一面,也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们在企业经营获取效益后反哺‘三农’,来发展弱势产业,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楼增明说,“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和市场化取向并不矛盾。”

  今年,萧山区社决定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用于为农服务。凡组建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区社奖励2万元;建成一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区社再奖励2万元。对那些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发挥积极作用的合作社,区社也给予奖励。

  区社还投入资金用于农资、石油供应、药品供应、日用消费品等网络建设,组织农民经纪人培训。

  “我们还与杭州农科院签订为农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他们为我们提供种子培育、新品种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楼增明说,“最近我们正和杭州农科院洽谈,打算利用我们粮食合作社的水稻地里养鱼,这项技术比较成熟,能很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合作社也要搞品牌。现在已经申请注册了三个农产品商标,5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这样我们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楼增明欣慰地说。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