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化成立十五周年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贵化公司总经理黄光明的内心里不仅仅只有幸福,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感动。这位1989年就进入贵化的大学生,和许多贵化的“元老”一样,他把一腔的激情献给了这个化肥企业。当初有人问他以及他那些年轻的同事,为什么会选择贵化,他说:“我们为生活而来,我们为梦想而来。”黄光明说,近来他总不时回想起十五年贵化的风雨岁月,许多人、许多事让人难忘,说话时他的眼睛了充满了感动。
岁月如歌
每一个梦想总是需要激情点燃。黄光明说,对于贵化人,他们更需要行动。
贵化作为江西省“酸肥结合”的重点建设项目,紧邻亚洲第一大铜业公司——江西铜业公司,从建设之初,就获得了资源上的优势,这为企业后来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
1991年10月11日,磷酸车间球磨启动,投入矿浆,标志着江西贵化投料正式开始。同年11月13日,贵化出售第一批磷酸、磷铵产品。从此,贵化作为当时全国三大磷复肥基地之一,开始崭露头角。贵化的创业史悄然拉开。
贵化的磷铵装置是国内第一套国产化大型装置,建成初期达不到设计水平,贵化广大技术人员查原因、找对策,组织了数十个课题的攻关,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终于使该装置于1996年10月实现达产达标,是同期建设的大化、南化、贵化三套大型装置中第一个达标达产的装置,得到了国家计委、原化工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一致肯定。2000年,贵化通过实施债转股,成为我国化工行业、江西省第一家债转股企业,并全面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是贵化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转折”。2003年,年产20万吨磷矿粉肥装置建成投产,同年,10万吨硫基肥装置投产。2004年,建成一套年产5万吨BB肥装置。2005年,通过自主创新设计出一套采用喷浆造粒装置生产含量为15-15-15硫基肥的新工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今年10月,10万吨硫基肥二期工程、10万吨BB肥工程如期投产,使贵化年产能力达80万吨。
企业需要先进的生产,更需要成功的营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贵化的营销独树一帜,使品牌效应迅速扩大。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调整和开发,贵化目前已形成了“立足省内及周边市场开发,稳固黄淮河流域市场”较为完善的化肥营销网络。“施大壮”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贵化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自1997年首批化肥产品出口尼泊尔以来,目前已打开了亚洲、北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市场。1998年11月,贵化的核心品牌“施大壮”商标成功注册,贵化人终于有了自己品牌,贵化人的底气更足了。
2003年3月,贵化的“施大壮”、“贵化”、“群星”、“田园丰”四大品牌同时进入市场,多品牌战略全面展开。2004年6月,“施大壮”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磷酸二铵产品中第一个驰名商标。2005年12月,“施大壮”牌、“贵化”牌磷酸二铵和复合肥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
我们在翻阅贵化历史的时候,难以发现这个年轻企业所经受的沧桑考验,其实,贵化每一次收获的背后,都铺垫着贵化人艰辛的付出,对于他们来讲,在贵化如歌的岁月中,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藏。
文化牵引力
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会产生巨大的牵引力,它能让企业找到正确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跑得更快。黄光明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他让贵化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在经过“施大壮广场”的时候,记者听到了贵化广播电台正在播报企业新闻,据介绍,这个电台在贵化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广场上一群老人正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有位老人得知记者身份时,表情认真地说:“我们贵化这几年发展很快,你多走两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贵化这些年的确发展很快,而我在贵化的两天也的确很有收获。贵化有和谐的环境,先进的理念,更有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
2005年是贵化“施大壮企业文化”启动年。一年来,贵化广泛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制订了《江西贵化2005-2007年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业为重”的文化主题、“为农民服务”的企业使命、“合作、竞争、规范、创新”的企业精神、“立足肥业、工贸并举、服务三农、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打造社会、企业、员工共赢平台,建成中国一流磷复肥基地”的共同愿景。编制了《员工手册》,明确了职工的行为规范,增强了职工的认知感、认同感和参与感。统一了员工的着装,着工装上班,已成贵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贵化公司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培和外训相结合的模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先后邀请到江西经济管理学院及台湾的教授,对班组长和中级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另外,还选送了医务、消防、环保、工程预算、新闻采编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培训。公司还注重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同行业观摩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跟踪国内外最新工艺、设备技术动态,更新知识结构。为了让企业的学习更加深入,贵化公司还创办了《贵化学刊》,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发表学术见解、交流学术心得的平台,鼓励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贵化的企业报《贵化人》也办得有声有色,因其内容丰富、版面活跃,在行业报纸中“名望很高”。
在贵化,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你会很轻易的发现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据黄光明介绍,贵化200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贵化在给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创造性地实施“三主师制度”,改走小h“独木桥”为大H路径,即同时发展行政和专业两条路径,让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两条平行的序列里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机会向上发展,促使企业的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都走向合理化、理性化。在贵化,每一个年轻人都会看到自己的未来,也能看到企业的希望。
企业文化在更深层面是一种企业精神,贵化的企业文化不是表象的,它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贵化人的心里,也展示在每一个贵化人的行动中。
为农民服务
在没有去贵化之前,贵化的企业理念已经深深打动了我。“为农民服务”,五个遒劲有力的毛体大字已经成为中国农资行业众人熟悉的贵化标志,也成为贵化人孜孜以求、奋斗不息的企业梦想。
在贵化公司的大门旁,“为农民服务”几个镏金大字高高矗立。门前的化工大道每天车流不息,每一个从此经过的人,不论是高官还是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为这样的宣言而感到震撼和鼓舞。“为农民服务”应该说是每个涉农企业的任务,然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个口号,并把这个理念作为企业使命的人是江西贵化公司总经理黄光明。如今,贵化已经创造性地在化肥外包装袋上印上毛体的“为农民服务”字样,并获得了包装外观设计专利,成千上万袋的贵化化肥就这样从贵溪小城涌向全国各地。
黄光明认为,“为农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应该更多的落实在行动上。
早在1999年,贵化就在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农化服务工作,成立了国家级的农化服务中心,免费为客户提供农技咨询、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真假化肥鉴别等服务。同时,贵化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2个销售分公司都配备了一辆农化服务宣传车和测土仪,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05年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开展测土配方工作的要求后,贵化积极和江西省土肥站联系,申请承担配方肥生产的任务,负责完成“配方到厂这一环节的任务。作为江西省最大的磷复肥生产企业,贵化的这一想法和江西省土肥站一拍即合,被江西省土肥站确定为江西省配方肥重点生产企业。
今年年初,贵化成立施大壮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从而开始进入农资流通领域。贵化把“为农民服务”的使命从工厂延伸到了农村,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农民,也使农民从企业连锁服务中直接受益。6月份,江西施大壮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已被商务部确立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
九月的黄昏,眺望贵化厂区,美如画卷。在贵化大门前,我遇上刚刚下班的人潮,远远望去,清一色的工作服如同一片淡蓝色的海面,蔚为壮观,不见疲惫,只有笑脸。这些洋溢着激情的年轻人,明天清晨的时候,在一片自行车的铃声中,他们将再次像潮水一样涌来。他们为生活而来,他们为梦想而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