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企业的诞生<br/>——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巡礼

作者:王宇钟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2005年第1693期4版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11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由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的美国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和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强强联合共同组建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立足于中国大地的合资企业暨成立伊始,就面临着如何融合各股东企业的优秀文化以为我所用的难题。该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为中国的农业增产服务
  2001年5月,在云南省昆明市磷矿资源富集、磷肥工业发达的海口地区,中美合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中美合资高浓度磷复肥企业该公司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设计年产磷酸二铵60万吨。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认为:“只要你是成功者,你就会有一种企业文化,不管你是否想要。而没有企业文化的是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的公司。”国内外著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公司组建时,确定什么样的使命,对确立公司员工奋斗的目标和价值观、引领公司将来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家由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经营背景的几家企业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若要保证企业的顺利经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
  2001年6月份,这个问题摆在了当时刚刚就任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俞春明的面前,关于如何创建公司文化的问题也就成了他想的最多得问题。
  为了寻找与合资公司具体情况相契合的企业文化来领航公司的前进,俞春明的思维从公司的高浓度磷复肥产品——磷酸二铵促进作物增产开始,想到中国和中国的农业,想到合资公司应该怎样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最终将公司的使命确定为“为中国的农业增产服务”!
  “为中国的农业增产服务”,体现了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作为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应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公司作为国内大型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应有的宏伟抱负,也体现了公司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谋求持续改进和持续发展的愿望,将公司定位在了很高的起点上,同时也体现了各股东文化精髓的集合。
  3年多来,在“为中国的农业增产服务”这一崇高使命的感召下,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创造了基建和生产经营的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2002年7月底,公司完成60万吨磷酸二铵装置基建,比原计划进度至少提前半年;2002年8月,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磷酸二铵;2004年,公司克服合成氨采购困难、铁路运输车皮供应紧张的严重困难,生产磷酸二铵60.3万吨,在建成投产的第二年实现装置达产达标,创造了国产磷酸二铵生产史上的奇迹。同时,公司研究开发了独特的质量控制体系,使产品质量全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3年多来,公司已成长为云南省乃至全中国产销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磷酸二铵企业之一累计生产磷酸二铵120多万吨,公司“嘉吉”牌磷酸二铵源源不断地发往西北、华北、华东、东北等我国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为我国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创建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
  磷酸二铵作为一种已经被证明具有明显增产效果的优质高浓度磷复肥,它同时富含磷和氮两种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增产效果好于单元素磷肥和氮肥。在2001年6月以前的国产磷肥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没有生产磷酸二铵的记录.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下,2001年6月,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在初创之际就提出“创建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的目标,令同行许多企业难以理解和相信。
  对此,俞春明总经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第一,确定较高的发展目标,能产生较强的激励效应,鼓励全体员工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从而更好地引领公司发展;第二,磷酸二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呈现出“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特征,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都必须以国际一流企业的标准要求自己;第三,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是国际知名磷肥企业,具有磷酸二铵生产经营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事业的确定和实现较高的发展目标,有着现实的可行性。
  3年多来,沿着“创建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的目标,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年中,公司提出了“制造世界上最好的磷酸二铵”的质量提升目标,并顺利完成。该目标的完成使得公司生产的“嘉吉”牌磷酸二铵质量位居国产第一,并优于部分进口产品,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免检产品”。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创建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指明了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员工不懈奋斗,不断进取的方向。与此相对应,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提出了“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也是实现目标的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它为如何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理念;它是公司初建时对员工不断进取的要求,已经被公司建成投产以来的经营实践所验证,是一种激励全体员工持续改进、创造新业绩的精神。
  2001年5月,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组建时,针对国内磷酸二铵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形势,公司果断地做出尽快完成装置建设并投产运营的决定。结果是公司提前半年多完成基建工作,并努力实现了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多次改进,使“嘉吉”牌磷酸二铵从众多国产磷酸二铵产品中脱颖而出,从而抓住了国内磷酸二铵市场景气的难得机遇,创造了优良的经营业绩。
  人力资本增值
  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思考,俞春明总经理提出了公司价值链管理模式。其实质是:公司无论在业务链上,还是服务链上都要实现增值目标。其中,员工的人力资本增值则是这一切的基础及核心,是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企业管理理念----价值链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的关键在于公司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建设有利于员工成长的文化氛围,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用文化塑造员工的思想意识,进而使员工的思想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
  为实现员工人力资本增值,公司根据工作需要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立了新员工到公司后的师徒制度;公司内部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员工之间互相发现和指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实现共同提高。
  无论是正式讲话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交流,俞春明总是抓住机会向员工讲述他心目中优秀公司和优秀员工的标准,他倡导的东西和他反对的东西。三环公司创业和发展的历史;三环中化嘉吉公司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一个员工应该对社会、股东、公司和其他员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一个员工应该如何溶入团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应该如何结合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总结出实用的方法、技能等问题经常成为俞春明和大家谈论和讨论的话题。
  为实现员工人力资本增值,公司实行彻底的劳动合同制度,强调公司将培养员工的长期就业能力,而不一定为员工提供长期的就业机会,打破了可能让员工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的体制和机制。在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必须以自己的努力和创造证实自己的价值,并因此获得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无形的压力就是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进步的动力。
  公司成立将近4年,目前员工总数101人,先后仅有6名员工离开公司。这不仅赋予了员工团队的生机和活力,也保持了合理的员工流动率。
  责任心与公司的命运
  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世界500强平均寿命40-42年。资料显示,我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2.9年,我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健全的责任制度没有建立,管理层和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管理松散、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竞争能力不强,而最终破产倒闭。
  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拥有权力是承担责任的前提,而承担责任又是让所有行使权力的人正确地行使权力的保证。对一个企业而言,最怕的事情是只有人行使权力,只有人向企业伸手和索取,而没有人在他应该负责的时候对企业负责。在一些企业,由于一些人行使权力,却可以不承担责任,日积月累,数额惊人的存货、呆坏账出现了,花大钱买到的却是二流的甚至不合格的物资,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天长日久,企业内部纪律涣散,风气败坏,甚至腐败盛行,企业再也不可能高效优质地运营,最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走向死亡。
  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不仅为每个员工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职责,将公司的使命、目标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项环节,落实到每个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在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基础上,要求员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并根据工作结果严格执行赏罚制度。
  这种明确而严格的责任制度,使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保证。它所折射出来的企业文化,正是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过去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将来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的动力源泉,正是这个公司的生命力之所在。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