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不经意间,挡不住的绿意已从枝头钻了出来,带着无限的暖意。而北京的春总是带着一丝遗憾——风起了,明媚中有点不胜凉意。这有些像当前的市场,乍暖还寒;春风早吹起了,但是市场却有点波澜不惊的况味;国家关于农资的政策出台了好几个,这让厂家似乎有些无所适从,只好等着局势的明朗;限价的风吹到农民的耳朵里,让农民有了盼头,等着吧,化肥一定会降价的;经销商去年进价已是很高,怎能忍痛降价。对峙中,市场显得有点异样的平静。据了解,目前的几大化肥产品价格都很稳定,较上周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复合肥的几大原料却暗起波澜。
氯化铵:无助地下滑
在前一轮的涨价风潮中,氯化铵随着尿素一起起伏,最高达到680元/吨,让我们一起来看右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氮肥市场的运行轨迹:从8月份的低谷一路上扬,在最冷的冬天却出人意料地高涨,到现在开始有些微的跌落。表面上看,有的可能以为这是国家对化肥限价的结果,然而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下游行业的影响是本次氯化铵降价最主要的原因。”成都玖源化工有限公司荆德泸经理说,“往年这个时候是氯化铵销售最旺的时候,但现在却销售不畅。而且与同为复合肥原料的钾肥和磷酸一铵相比,氯化铵上涨的幅度要小得多,仅仅为20-30元/吨。现在的问题不是价格,是市场。由于进口钾肥和磷酸一铵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而且供应紧张,现在运输也很困难,定购的青海钾肥运不进来,这使得许多复合肥生产厂家无法正常开车。据我了解,我们周边厂家因这些原因减产至少达30%左右。复合肥生产厂家不能开车,氯化铵就显得相对过剩了,这是当前氯化铵降价的最直接的原因。”
氯化铵是降价了,但是如果复合肥生产厂家无法正常生产的话,市场萎缩了,需求有限了,这种降价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多只是企业之间为抢占市场而引发了又一次战争而已。而三、五十元的让利对于整个复合肥产品大幅上涨的成本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但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4月份,氯化铵还有再度下跌的趋势。”荆经理说。
磷酸一铵:高处也胜寒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磷酸一铵就一点一点上涨,从11月份开始,上涨幅度越来越大。从右图中可以看出,一铵已由最开始的1250元涨到了现在的1620元/吨,涨幅近400元/吨,而且据了解,尽管磷酸一铵的价格这么高,很多厂家还是有钱拿不到货,真可谓“高处也胜寒”。是什么原因造成一铵如此紧缺?
记者从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了解:由于从去年9月份开始,尿素市场一直很好,许多厂家都减少合成氨供应,转而生产尿素,从而造成目前合成氨货紧价扬。以前他们生产用的合成氨可以直接由本省进,而现在必须到陕西、四川才能进到货。同时价格也涨到了2200元/吨以上,这使一铵的成本大大上涨。
另一方面,今年省内电力供应不足,该公司根本无法满负荷生产,据说,该公司生产正常的时候,月产量最少可以达到1万吨以上,而现在月产量只有3000多吨。据了解,除了贵州宏福的情况稍好外,其他如湖北、安徽、江西等几个磷铵生产大省也都出现类似问题。从而使磷酸一铵的供应量大大减少。
云南云峰化工公司的市场部部长马熙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他们现在用的合成氨已达到了2400元/吨,给成本的上升带来直接影响。而且,虽然说国内供应不足,但是出口却依然在进行。
造成一铵紧缺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输问题。据了解,上海铁路局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限运,这种情况至今仍未缓解。伴随着运输而来的运费上涨问题也促成了一铵的价格上涨。
氯化钾:再涨不容易
经过两轮的大幅盘整,氯化钾似乎已完成了其价格定位,近两个月以来,俄罗斯进口白钾一直稳定在1490元/吨,加拿大进口红钾一直在1590元/吨。近日据有关消息称,关贸钾肥有上涨趋势,但是在国内上涨的可能已经不大。首先,这么短时间的两次调价已使购买方达到了其价格承受极限,上涨的空间极为有限;其次是当前的钾肥交投并不活跃,第一轮钾肥采购高峰已过。当然,近日钾肥下降的可能性也很小,据了解,俄罗斯为了控制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减少其在中国的投放量,目前有部分港口的钾肥已经脱销。
尽管复合肥的三大原料近来的市场情况都有所变化,但是短期内对复合肥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据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才斌说,他们近期不准备调整复合肥价格,一切成本上涨先由公司内部消化。
有道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面对乍暖还寒的市场,很多人还是感到有点茫然。不过,相比前期的市场,大家似乎更多了一些理性,毕竟,虽然茫然,市场总归还是比较稳定。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