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茶疗]长在地下的“雪梨”——荸荠

作者:吉军 来源:2058期C3版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6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荸荠,又名马蹄、地栗,是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盛产于江浙一带。古人就荸荠的形象,称之谓“乌芋”、“地栗”和“黑三棱”。我国古代最早的名物工具书《尔雅》称之为凫茈,是因为凫鸟喜食而得名。李时珍云:“凫茨生浅水,田出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状如龙须”。

  荸荠肉质洁白,脆嫩多汁,清醇爽美,素有“地下雪梨”的美誉。荸荠是果蔬两用佳品,当水果吃味道胜过秋梨;作蔬菜用可制成荸荠鸡丁、荸荠肉片、冬笋荸荠等多种美味佳肴。此外,荸荠还可提取淀粉,制作蜜饯、加工成清水马蹄或荸荠糖堆儿等制品。

  荸荠,皮色红艳,肉质粉嫩,一个个圆扁扁的,活像一颗颗红玛瑙。它吃起来汁多肉脆,脆生生、甜津津的,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水果。据说清朝的慈禧太后,春三月时最喜欢吃“扦光荸荠”。食品厂生产的“清水荸荠”罐头,还出口美洲国家,是他们盛宴上不可缺少的一碟爽口冷菜。

  荸荠不但是一种可口鲜嫩的水果,而且还是一剂“灵丹妙药”。据医书记载,它具有“消暑降热,温和益气”的功能。碧绿鲜嫩的荸荠苗儿,别看它脆弱纤细,它有消肿、利尿、补肾的功能,煮汤或打汁饮服,可治肾炎、水肿等疾病。鲜红的荸荠,有解毒、止血痢、止血崩、明耳目、消黄疸、开胃增食等功效。荸荠皮和蒂,也有解毒、利尿等作用。

  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明目醒酒的功效,临床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多痰、烦渴便秘、酒醉昏睡等症的治疗。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荸荠有利于流脑、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用荸荠与海蜇皮制成“雪羹汤”,可消热祛痰、降低血压,疗效颇佳。痔疮患者常食荸荠也大有益处。

  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中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治疗热病伤津口渴的名方五汁饮,就是用荸荠、梨、藕、芦根和麦冬榨汁混合而成的。在呼吸道传染病较多的季节,吃鲜荸荠还有利于流脑、麻疹、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

  需要提醒读者朋友的是,由于荸荠生长在泥土中,表皮常常附着较多的细菌及寄生虫,因此,食用荸荠前一定要洗净去皮,以免病从口入,影响身体健康。另外,由于荸荠性寒,故脾肾虚寒及血虚者应慎食。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