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阿塞拜疆无处不茶

作者:张帆 来源:2054期C1版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29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在阿塞拜疆,茶不仅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更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无一不是与茶为伴。巧的是,阿塞拜疆驻华大使亚沙尔·阿利耶夫先生不仅是茶叶爱好者,更是烹茶高手。“很多人以为男人只会喝威士忌和伏特加,他们错了,其实我冲的茶比谁冲的都好喝!” 阿利耶夫很自信地说。随后,在大使先生娴熟地冲好一壶茶后,他的自信便得到证实了。

  阿塞拜疆的泡茶方式很独特,因为自产红茶,所以大多数人都喝红茶,冲泡方法都是相同的。首先将水烧开后,烫一遍煮茶的茶壶,把水倒掉,使放入茶叶前的茶壶有很高的温度,然后根据口味的轻重放入适量茶叶,加入开水后,在火上放一块铁板,再放上煮茶壶,小火加热。在这一过程中,茶叶先是沉在水底,随着茶壶和茶水温度的升高慢慢上升。阿利耶夫大使强调说,这时一定要看好火候,不能让水烧到翻滚,一旦水要烧开,立即将茶壶提起离开火源。缓慢加热,直到茶叶几乎浮出水面,关火,茶叶开始下沉,约等1分钟,就可以出茶了。阿利耶夫大使解释说,此时茶叶的香气和口味最好,如果煮茶的过程中茶水烧开了,茶叶就会有苦涩的口感。

  阿塞拜疆人喜欢热饮,所以出茶后,就可以马上喝了。可能是长期饮用,所以他们并不觉得烫。实际上,记者也在阿利耶夫大使的盛情邀请下尝了一下,不常喝热茶的人很容易烫伤舌头。也正是因为这种习惯,阿塞拜疆的茶具也设计独特。阿塞拜疆特有的茶杯也叫“梨杯”,因形状而得名,阿利耶夫大使介绍说,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看到,是专用的茶具。茶杯细高,由玻璃制成,有的有花纹装饰,大小一致,刚好盛100毫升的茶水,比伊拉克的茶杯略大,形状相似,细腰广口,且配有茶盘。但不同的是,茶杯的玻璃上薄下厚。阿利耶夫大使解释说,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茶杯上部传热快,下部又能很好地保温,这样喝到的一杯茶就都是热的了。茶杯下的小托盘多为白色,这样装着红茶的茶杯放上去,茶汤的颜色就显得很突出。大使先生还说,如果有人觉得茶太热,就可以倒在托盘里喝。托盘的这种作用,记者也是第一次听说。

  大使先生提醒说,喝茶前,先闻一闻茶香,然后取一块方糖或冰糖,在茶汤里蘸一下,含在嘴里,再喝一口茶。在阿塞拜疆,茶杯旁通常都会准备一个糖罐。有时,也会搭配一些果酱来代替糖。大使先生风趣地说,他们不仅喝茶喜欢吃很甜的东西,阿塞拜疆的人也很甜。此外,还有许多调味品可以放在茶里,比如玫瑰精油的加入,就可以使茶的味道有所改变。

  阿塞拜疆有许多种红茶,是按香气和口味划分的。而且,和中国一样,阿塞拜疆也有很多地区产茶,并以产地命名茶叶,比如著名的连科兰茶就因产自南部小镇的连科兰而得名。

  说到茶在阿塞拜疆表达情感的作用,大使先生举了些有趣的例子。通常,有朋友到访,阿塞拜疆人都会立刻端茶出来招待,这是一种表示欢迎的方式。而如果有客来而未上茶,那就意味着主人希望客人“离开得越早越好”。此外,在相亲的时候,媒人表达意见时都很含蓄,所以如果想知道对方的想法,男方就要留心女方上的茶了。如果茶中有糖,则表示婚姻有望,而如果没有,那么成婚的机会就很小了。

  阿利耶夫大使说,阿塞拜疆人每天都要喝数十杯到上百杯茶,使馆里的外交官们没有人的办公桌上会少了茶杯。在阿塞拜疆有句古语,“茶不计量”。上午、下午,饭前、饭后,阿塞拜疆人无时无刻不是在茶的陪伴下。如果心情不好,一杯茶后人就会变得愉快;如果感到疲倦,一杯茶后也可以重拾精神;如果事务繁忙,喝一杯茶就是很好的休息;如果需要交谈,一起去喝杯茶,话题就打开了。无论是需要平静地思考哲学问题,还是在观看紧张的比赛,或是狂欢庆祝,阿塞拜疆人都是以茶为伴的。因此,在阿塞拜疆有许多关于茶的歌曲,歌颂茶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在阿塞拜疆,喝茶有专门的场所叫chaikhana,是茶馆的意思。大使先生介绍说,与中国的一些茶馆不同的是,这里既不能吃饭,也没有表演。人们在这里喝茶,吃甜点和果酱,玩些小游戏,比如象棋。也可以举行会务,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茶馆中解决。

  也许,许多产茶国和有着悠久饮茶历史的地区都有过关于年轻一代消费者饮食兴趣改变的担忧,担心年轻一代只喜欢碳酸饮料,但阿利耶夫大使表示,因为在阿塞拜疆,婴儿出生后,从哺乳期开始就已经喂茶水了。而且在小孩子的课本里,也有很多关于茶叶知识的介绍。所以对他们而言,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